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内务府文档《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咨户部文》记录,在这一年,曹寅子曹顺十三岁,曹寅子曹颜三岁,南巡图监画曹荃二十九岁,曹荃子曹頔五岁,曹荃子二岁。
这里的监生是指国子监学生,捐纳就是出钱,曹寅的弟弟和四个子侄,都获得了监生身份。国子监监生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会试,相当于举人身份。
这份记录本应该非常准确,因为牵扯到钱和监生身份。但是里面有明显的错误。
首先,是曹寅的儿子,并继任江宁织造,这是确凿无疑的。其次,康熙朝的奏折中,有“曹荃之子曹顺”,“他(曹顺)的伯父曹寅”等字样,曹顺确实是曹荃即曹宣的儿子。
文档中把曹寅的儿子与曹宣的儿子弄反了。这份文档本来是满文,曹寅在江南长大,满文未必很好,所以很可能是在翻译记录的时候,儿子侄子两个词没有分清楚。
因此,重新调换回来,就是曹寅长子曹頔、次子,曹宣长子曹顺、次子曹颜。其中,曹頔生于1686年,生于1689年,曹宣生于1662年,曹顺生于1678年,曹颜生于1688年。
此外,据曹寅诗“予仲多遗息,成才在四三”,知道曹宣有四个儿子。三子曹颀,称其为堂兄,所以出生在1688到1689年之间。在捐纳时,曹颀已经出生,但是没有为他纳监,推测他是庶出,不受重视。曹颀从1709年起,在皇宫内做事,任茶上人一职。
四子曹頫,约生于1695年,在死后过继给曹寅之妻,继任江宁织造,“奉养两代孀妇”。
《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二爷,有个哥哥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曹頔没有继任江宁织造,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去世早是合理的解释。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后四次发生在曹寅江宁织造任内,分别是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非常密集。这段时间也就是曹家的鼎盛期,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1699年,十一岁。1707年,十九岁。这段时间包括了他整个的青春期。
《红楼梦》十六回开始写元春省亲,这一回前有一条脂砚斋批语:“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省亲时,宝玉十几岁,书中没有明确写。
《风月鉴》的故事,是从嫣娘十一岁正式开始。
所以,是贾宝玉的原型,而曹頔是贾珠的原型。
《风月鉴》是自传性作品,主人公嫣娘同宝玉非常相似,有同一个原型人物,。所以,《风月鉴》的作者是。小名连生,连嫣谐音,“生”与“娘”,小生,娘子,相对。嫣娘是从连生化出来的。
在1715年去世,《红楼梦》写于1760年前后,作者棠村应该是的儿子。棠村依据父亲年轻时的作品与经历,增删改写,写出《红楼梦》。
去世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初七,曹頫给康熙的奏折中写:“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将侥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这个遗腹子,是嫡子,出生于1715年。也就是棠村。1760年,棠村四十五岁,正是又有阅历,又精力充沛的黄金年龄,在此前后,正是《红楼梦》创作时间。
《红楼梦》五十五回,开头写:“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五十八回:“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自此之后,贾府经济困难,人事纷杂,再不复此前的家富人宁景象。
曹家兴盛来自于康熙的宠信,完全衰败是在雍正抄家之后,于曹家,康熙去世是盛衰转折点。借太妃写康熙是合理的推测。
在1715年去世,那时候,曹寅去世不久,在康熙庇护下,曹家远未衰败。所以,后半部分故事来自于棠村的亲身经历,也就是雍正年间,曹家抄家之前的景象。当然,此时,宝玉对应的贾母,王夫人,贾政,以及丫鬟小姐都是与前半部不同的人。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8_78949/c4179136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