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炼金术早期炼金术是古希腊哲学、东方神秘主义和埃及工艺学的结晶,诞生于古希腊文化中心亚里山大里亚城(公元前4世纪)。中期炼金术盛行于版图辽阔的阿拉伯帝国(7~11世纪),是对古希腊炼金术的继承和发展,并受到中国的影响,从而使炼金术的材料由无机物扩展到有机物,由金属矿物扩展到动植物,使炼金术的研究由单纯的金属转化试验扩展到医药领域。晚期炼金术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11~13世纪),12世纪经由被阿拉伯人长期统治的西班牙传入,是对阿拉伯炼金术的继承和发展,已确立了对长生的追求,以炼出“贤者之石”为最高成就。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哲学、神仙信仰、工艺技术和医学的结晶,经由阿拉伯帝国,对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本身一直是独立发展的。最初也同样是以炼贱金属成黄金为目标的炼金术,却由于以下几点,而发展成以炼制长生药,即“金丹”为目标的炼丹术:一是道家哲学中的“贵身”思想,二是认为服用黄金可使肉身不朽。黄金以其几乎不可侵蚀的稳定化学性质,在世界范围内,理所当然成为永垂不朽的象征,但只有中国古人相信服用黄金可使身体同样永垂不朽。这种信仰使炼丹术并未摆脱炼金术的基本材料和工艺技术,因而本质上仍是炼金术。其三,黄金无疑是剧毒物质,但发达的医学使古人相信,将一种有毒物质与其它物质一同炼制可能祛除其毒性,并产生医疗价值。
由此可见,炼丹术具有双重目标:一是炼金术的原始目标,炼贱金属为黄金;二是通过与其它物质一同烧炼,祛除黄金的毒性,以供药用。
西方炼金术发展到中世纪,其本质已与中国炼丹术没有区别。所谓“贤者之石”与“金丹”一样都有三种作用:一是点石成金,二是长生妙药,三是至上法宝。因此,除去“丹”这个过于中国特色的字眼,完全可以称“炼丹术”为“炼金术”。
炼金术暗示了运动变化的哲学观,即相信物质能相互转化。在西方这种哲学的代表正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水、火、土、气说,认为世界是由这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物质的所有形态都由这四种元素根据不同的比例组成,按此推断下去,在自然状态下经历亿万年漫长的岁月,或施加人为的影响与催化,泥土亦可变成黄金。水、火、土、气并非具体的水、火、土、气,而是一种范畴,意谓世界上的物质其最表象的特征都可划分为与具体的水、火、土、气相似的四种。这种划分也用于魔术派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魔术与炼金术的关系。
在中国则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说,认为世界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同样能够派生泥土可变黄金的信仰。据现存史料记载,最早使用此说者是西周末年一位太史,人称史伯。五行同样是一种范畴,并非实指,意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最表象的特性都可划分为类似具体的金、木、水、火、土之特性的五种。同样的,五行也能用于划分仙术派系。
五行与四元素说相似,但更为完善,五类之间存在生克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思想。而直接描述这一思想的学说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与470之间)的学说和中国阴阳学说,据现存史料记载,最早使用此说者是西周末年思想家伯阳父(约前780年左右)提出。这两种描述同一规律的学说在阿拉伯相遇,导致九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炼金术士扎比尔?伊本?海扬创立了金属硫汞构成说,因为硫与汞基本性质相互对立。这一学说后来长期流传,对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影响深远,扎比尔也被欧洲人称为“化学之父”。至于在中国,对立统一思想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在炼金术中的应用,早已广泛溶入炼金术士的血液之中。
世界是由极其精微之物聚合而成,这是几乎所有古典哲学流派的公理。这种思想的代表有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约前460—约前370)与留基伯(约前500—约前440)的原子论和中国的精气学说。原子论强调元初物质的个体特性,不可再分。而精气论强调元初物质的整体状态,如气般精微稀散。
炼金术同时还相信元初物质派生于神性本原,因而越是精微之物越接近神性,越接近永恒和神力。这一结论使炼金术士并非看上去那么贪婪,而包含魔术师和道士之类追求永恒和神力的人。实际上在他们眼里,黄金是元初物质一种完美的凝结物,而非财富,其组成结构使之在宏观状态下仍拥有元初物质的永恒性1。常识表明固体和液体较之气体更易于保存利用,而魔术师和道士通过炼金术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元初物质的完美凝结物,在宏观状态下,拥有元初物质的永恒性和神力,呈液态或固态。“贤者之石”和“金丹”通常都被描述成液体或固体。
炼金术所采用的化学手段决定了其目标的虚妄性。现代科学已充分证明,想在化学层面上将其它物质转化为黄金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原子核物理这样最接近构成物质最基本粒子的微观领域,这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虽然将一种剧毒物质与其它物质一同炼制有可能祛除其毒性,并产生医疗价值的观点是正确的,但风险巨大。即使制出有医疗价值的物质,也不可能使人长生。至于使人法力无边的法宝,则早已是被否定的幻想。
早在西方炼金术开始追求长生前,中国炼金术就已在这条路上走了一千多年,道士们对“金丹”早已产生了怀疑。怀疑的产生在18世纪理性主义昌盛的西方,导致炼金术蜕变为现代化学,彻底放弃了过去虚妄的追求。而在中国,怀疑则不彻底,道士们仅仅开始觉得“金丹”并非长生成仙的必要且充分条件,而是必要非充分的,他们并未放弃对长生和法力的追求。这种不彻底的怀疑导致了“内丹术”的产生,并从此使炼丹术脱离了工艺技术,道士们不再重视发明改变化学仪器,关注化学变化,中国所以与现代化学失之交臂,此亦脱不了干系。但在医学上,则可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如是说,是由于以西方医学为主体的现代医学,还远远无法明确中医学的科学性。
一般认为,隋开皇年间(581~600年)罗浮山道士苏玄朗自称得大茅君秘旨,撰写了《旨道篇》和《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开启了道教内丹之说。
中医学对炼丹术的影响可谓极其深广。相应的,炼丹术对中医学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一些中医学内养生技术的理论化和体系化,以及其名称“内丹术”。早在内丹术产生前,一些基本的中医学内养生技术,以中医学三大基础理论为依据,已存在了上千年。这三大理论基础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前二者并非中医学独有,而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学说。作为描述天地造化普遍规律的学说,对很多领域都有深广的影响,炼金术也不例外。后者则是中医学古老而特有的发现,是中医学内养生技术的根本之一。现代医学至今未发现经络系统的形象,以至企图否定其存在,但其功效却不容忽视。或许经络系统本身只是对人体内部某些结构机能的抽象概括描述,并非具体的某个系统,因无具体形象。窃以为,科学的眼光过于关注事物具体的、细节的东西,而无古代圣哲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的胸襟。古典哲学看似高度概括抽象,却建立在事物最显明的表观特性和常识之上。
炼丹术对中医学内养生技术的影响是通过比附实现的。人体内部时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多种物质参与其中,这无疑类似炼金术的熔炉。而人体新陈代谢系统的作用也类似于炼金术的分解提纯装置,而且更精妙。这使道士们相信人体内物质能够借鉴炼丹术的工艺技术理论,提炼出极其精微纯正的不朽之物、万物之本,并在人体内生成拥有其永恒性和神力的凝结物,从而肉身不朽、法力无边。
比附最直接的表现是用炼丹术语描述中医学内养生技术,进而借鉴炼丹术的工艺技术理论改进之。这使原本混乱而经验化的中医学内养生技术,直接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很快就与拥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炼丹术同样成熟了。
由于二者建立起了如此密切的关系,中医学内养生技术即有了一个炼丹术化的名称“内丹术”,相对的,原有的炼丹术便被称为“外丹术”。从此,炼丹术的内涵得到扩展,成为“外丹术”和“内丹术”的总称。
中医学将人体内的物质笼统地概括为三类:精、气、神,依次比前者更精微,可以相互转化。在精分解为气,气分解为神;神化合为气,气化合为精的循环过程中释放能量,以供人类生命活动。
内丹术就是要在精、气、神三者的不断循环互化过程中,提炼出最精微纯正,以至趋于世界本原、永恒虚无的“神”,进而在人体内凝结为拥有其永恒性和神力的“内丹”。这与外丹术的方法和目标完全相同,只是将炼丹场所由炉灶换制人体,将分解提纯装置换为新陈代谢系统而已。
问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都在自发而缓慢地发生变化,人体内物质亦然,此其所以谓“自然”也。炼金术则是要人为促进物质演化过程,其速度往往比自然演化快成百上千倍,其方法则是加热。可该用什么方法促进人体内物质的演化呢?通常能想到的是借助药物,这也正是服用“外丹”的思想基础,但这显然就不是内丹术了。
内丹术促进人体内物质演化进程的方法是“精神集中”法。人体内物质演化的主要场所是脏腑,内丹术士相信通过精神集中,即所谓“意守”,人能够不借助药物,随意影响脏腑的活动进程,从而干预人体内物质的演化进程。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同时也是典型的巫术思想。常识表明,人能够比较随意支配的人体活动主要是肢体活动,而脏腑的活动则似乎是自发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人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事物的演化进程和结果,通常也是被认为唯一的途径是根据工艺技术,发明制造各种机械工具或新物质来实现这一目标,此即现代科学技术之本。而巫术、魔术和仙术则暗示了另一种途径,即通过精神集中,并配合常人无法理解的语言、动作、道具和仪式等,召唤今之所谓“超自然”的力量,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途径的思想基础是一派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这一派学说并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及其演化规律,却认为世界存在神性本原。世界是由极其精微之物聚合而成,这是几乎所有古典哲学流派的公理,也是现代科学的真理。但宗教哲学相信这极精微之物派生于神性本原。因而越是精微之物,越接近神性本原,越接近永恒和神力。
而炼金术的目标正是不断分解提纯物质,以获得这些极精微之物具有完美的组成结构,使在宏观状态下,拥有元初物质永恒性和神力的凝结物。因而才成为巫师、魔术师和道士追寻永生和无边法力的途径。
其实,人能够不用科学技术,而随意影响脏腑活动的思想要比不用科学技术,而能随意影响外部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更可信一些。因为脏腑与产生意识活动的大脑毕竟同是人体器官,之间的联系相比大脑与外部事物的联系显而易见会更加密切。实际上,人们并不难体会到意识活动对脏腑活动的影响。当人们产生紧张、激动、愤怒和狂喜等激烈的情感时,能够清晰地体会到心脏活动的改变。而长期的意志消沉也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等等如是都是中医学断定意识活动与脏腑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根据。由于意识活动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较之对其它脏腑活动的影响都更为显明,易于察觉,中医学甚至长期断定心脏就是产生意识的器官,尽管这体现了中医学在解剖领域的缺失,却不能因此否定其科学性。以近代西方医学为主体的现代医学,虽以其对人体的精细研究为荣,却忽略了如此显明易觉的联系,无疑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中医学将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属火、木、土、金、水五行,以及认为心脏是产生意识之器官的学说对炼金术士来说,恰恰暗示着意识是加热人体熔炉的火焰,而精神集中则显而易见是控制火焰强度的方法。
既然是集中,就必然有特定的位置。对于巫师和魔术师来说,根本无从想到集中精神于身体某处,因为他们压根没有比附身体为炼金术设备的想法,没有视体内物质如炼金术材料,更加不知何为经络,而只会集中精神于意欲改变的事物。倘若他们确曾集中精神于体内,首先动机不明,其次也会因对人体没有类似经络的认识,而茫然不知所措。
通过内丹术的修炼,道士纵然不能获得永生和神力,至少也能比普通人长寿和强健。而巫师和魔术师由于始终从事着复杂的工艺性炼金术研究,没有时间也没有如内丹术一般特殊的技术改善体质,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孱弱的,甚至不如普通劳动者。巫术、魔术和仙术无论有多么强大,其元初力量仍然出自人体,正如没有手指的轻轻一扣,便无从发射无坚不摧的枪弹一样。因而巫师和魔术师低下的体能限制了他们驾驭魔力的能力。这对道士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内丹术使他们体能超凡。而巫师和魔术师则需要另寻路径突破限制,这路径便是“物理”,这同样也是现代科学的追求,是以微弱力量引发强大力量的秘钥,这一点已为科学外技术的成就所证明。
而“物理”恰恰也隐藏在炼金术之中,因此巫师和魔术师研究炼金术,除了同样追求永生和神力外,还有“物理”。这是魔术师容易给人科学家印象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则是现代科学,如:化学、物理学、冶金学、医药学和天文学等,或多或少都受过西方炼金术的影响,只不过抛弃了其虚妄的追求和神秘信仰。尤其是化学,更是几乎全部继承了西方炼金术的成就和设备。常用的化学试剂,如:盐酸、硫酸、硝酸和王水等均是古代炼金术活动的产物。在一些魔幻影视作品中,人们看到魔术师在化学实验室,用化学仪器研究物质变化,也加深了这一印象。
那么道士为何难以与科学家联系起来?仙幻为何被认为与魔幻界限分明?这主要是内丹术的产生造成的,它使道士们的炼金术活动脱离了工艺技术,高昂的资金支出和生命危险,并且被实践证明的确有益健康,因而很快便成为炼丹术的主流。如果不仔细考察内丹术的思想和缘起,现代人甚至根本无从知晓其渊源于炼金术的事实。虽然内丹术产生之后外丹术一直都没有消失。但内丹术的优点却大大削弱了道士们从事外丹术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外丹术活动不可或缺的设备工艺技术含量高,造价昂贵,而购买各种原材料,如:金属、矿物和动植物等,也是不小的支出,只有宫廷和一些大型道观才有能力资助炼丹活动。而内丹术却只须自己的身体,即使一贫如洗的乞丐也能炼制内丹。其次,虽然外丹术的目标是制药,但认为服用黄金能使肉身同样永垂不朽的错误信仰,使其与炼金术密不可分,因而其原材料多是黄金、铅、汞、硫和砷等剧毒重金属和矿物,而其产物“金丹”毫无疑问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烧炼不当,未能祛除它们的毒性,则服用之便有生命危险。历史上有许多皇帝便是被这样的金丹毒死的,更不必说渴求成仙的道士了。而内丹术却没有这种危险,最多不过所谓“走火入魔”而已。最后,实践证明正确地修炼内丹术的确有益健康长寿。
然而,永生和神力仍是虚妄的追求。现代科学表明,人体内的物质变化主要是生化反应,而其能量级别,即反应温度是各种化学变化中最低的,因为生物分子无法承受高温的洗礼。而要分解提炼出接近世界本原的精微之物所须的能量,是一切化学反应,包括生化反应都望尘莫及的。试看当今的原子核物理学家们,利用大型离心机和离子对撞机所追求的目标,不正与炼金术不谋而合么?但他们为之付出的能量之巨,每个现代人都不难理解。唯一不同的是,物理学家并不相信他们分解出来的精微物质及其具有某种特殊结构的聚合物能使人永生,并法力无边。
不过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时,所释放的惊人能量,倒是毫不逊色炼金术士所追求的神力。这种惊人的力量是每个现代人都知道的,那就是核武器的力量。另外还有反物质和原子黑洞,则据说是比核能更惊人的力量。
尽管内丹术无法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但其理论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的确有益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排除渣滓和毒素,使人体内物质更加纯净精微,从而有益健康。
总之,内丹术的种种好处,分散了道士们大部分对外丹术的热情,因而也夺走了许多与炼金术紧密相关的工艺学人才,使中国炼金术最终未能提炼出科学技术,尽管其曾遥遥领先于西方炼金术,并经由阿拉伯对之产生过深广的影响。
历史证明,这是得不偿失的。
综上所述,魔术重理2,意守于外,以炼金术为发掘魔力之手段;仙术重道,意守于内,以炼丹术为发掘仙力之手段。
炼丹术是外丹术和内丹术的总称,实际上是以制药为主要目标的炼金术,因而被以“丹”这样富于中国医药特色的字眼重新命名。
魔术和仙术有以下共同点:第一,同样的唯心主义信仰:承认世界由极其精微之物“原子”或“气”构成,但在此物之前有神性本原。第二,以“精神集中”作为强化欲念的方法,使承载愿望的信息流足够强大,能够传递给神灵。第三,都希望用炼金术提炼出最接近世界神性本原的精微之物的完美聚合物,以使炼金术士自身神化。
以上共同点几乎包涵了二者所有重要的本质,抛开不同的名称,魔术和仙术几乎没有本质区别,魔幻和仙幻根本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二者完全能够完美地融合为世界性的幻想文学。
最后,借用《金刚经》的语气:
魔术是名魔术,非魔术也。
仙术是名仙术,非仙术也。
万法归一,道本无名。
------------------------------------------------
附注:
1宏观物质可能不具备构成它的微观物质的某些基本性质,也可能具备,这取决于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结合方式。
2“理”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通常指条理、准则。如战国韩非认为:“理者,成物之文(指规律)也。”又说:“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韩非子?解老》),意谓“理”为“道”在不同事物中的不同表现,因事物各有特性而异,相对于事物的普遍规律、抽象的“道”,更为浅显具体,是事物的特殊规律。
注意,程朱派理学家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朱子语类》卷九五)。他们所说的“理”并非此意,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文公文集?读大纪》)这“理”是永恒存在的:“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是在这里。”(《朱子语类》卷九二)企图使皇权主观、片面、自私的伦理普遍化、永恒化,等同于“无为”的“自然”的“道”。
理学家的险恶用心正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弊端之一。由于相信物质世界有精神性本原,甚至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假象,实际并不存在,世界完全是精神性的,以至人的精神性的主观思想极易被等同于客观事物的根本,使片面的认识,落后的伦理和社会制度永恒化、普遍化,成为阻碍社会进步,蛊惑民众的思潮。
3“精神集中”即“意守”并不神秘,无论东西方,古人都一致认为精神是一种能量,拥有改变自然的力量。意识是一种能量,这一点是科学承认。意识就是脑细胞之间通过电能和化学能发生联系的产物。至于说意识拥有改变自然的力量,那就要看是用什么方式了。用科学技术则无可非议,而用幻想的巫术、魔术和仙术则没有根据。常识表明“集中”工作效能的主要方法。比如,专心做事显然比三心二意有效;人集中注意力时,显然比精神恍惚时敏锐的多等。因而“精神集中”无可非议地成为高效利用精神能量的方法,在巫术、魔术和仙术中都有同样的用途,即产生能向神灵清晰传达施术者愿望的信息流,以及改变自然演变的进程或结果。对于仙术,则在内丹术中,用以干预脏腑活动。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_7687/c290926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