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白露凝霜 > 第四章 第三节 三千大千世界2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为了方便阐述《玄牝之门》多元宇宙观的设计思路,特于此再次展示其概述:

    ----------------------------------------------------------------

    多元宇宙的中心是无所谓大小的识和空。虚空外层是风,这风是由元气的运动形成的。风外层是火,准确地说,应该称为火精。火外层是水,准确地称呼应是水精。水外层是大地,这大地是土精形成的。大地上有大海水,大海水是从地下来的,是水精之海。大海中有大洲、大山,神就居住在大洲、大山上,而人则在大海中形成的水精泡里。

    一个水精泡就是一个凡人的世界,无数英雄传奇在其中上演,多元宇宙为之而生。

    水精泡里充满了元气。元气在世界边缘受到外来的压力,为了维持水精泡不被挤碎,而运动起来又形成了风。由于水精泡的尺寸相对于人类来说过于巨大,我们一般到不了世界边缘,即使到了,也会不知不觉被边界风吹得偏离方向,而无法接触到世界边缘的水膜。之所以会不知不觉,是由于元气对物质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元气风能影响人的方向感,人类在其中感觉不到颠簸,宇宙飞船却已偏离航向。

    不仅如此,这种风还能够使光偏离方向,所以人类永远看不到这个水泡世界的边缘。除了边缘,元气在水精泡里基本上是稳定的,有时偶尔会形成元气旋。这种元气旋就是星系的初始形态。实际上,引力就是元气旋的产物。

    水精之海中,还有一些水精泡,并不构成凡人世界。一些水精泡是鬼神的世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阿修罗界。阿修罗本来也是天人,却为天神的主流社会所不容,只有离开天界,以天神的力量,在水精之海中开辟了自己的海底城市,这就是阿修罗界。支撑阿修罗水精泡的,是另外四种风轮,而非元气风。故阿修罗可以随意出入他们的水精泡,也能看到它的膜。

    这个多元宇宙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地球。或许它也处于另一个地球上的大海中的某个水泡之中。不过这对我们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这个“星球”是神的家园就行了。

    在这个“星球”上,有许多大山,其中至少有十亿座大山是神的国度,其中有昆仑山、须弥山、奥林匹斯山等等,还有许多山上住着被其它水泡中的凡人信仰着的神祗,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

    据释迦摩尼佛说,这颗“星球”叫做娑婆世界。

    宇宙中一切生命的意识都是识的扩展,一切物质都是空的延伸。得道者可借助识使自己的灵魂瞬间到达多元宇宙的各处,亦可借助空使肉体到达己识之处,从而实现快速的时空旅行。

    简要说明:

    1.这个多元宇宙至少有四个空间维,但我尽量把它描述成三维的。盖人类只能感受三个空间维,也只能讲明白三维空间里的故事。

    2.关于人类为何到达不了水精泡宇宙边缘的解释,是为了适应把多元宇宙描述成三维的需要。元气的奇异性质实际上是更多空间维度赋予的。

    3.取地、水、火、风四大之精的构想,来自于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地、水、火、风并非实指,而是归纳了四种万物的普遍状态。地指所有固态的物质,水指一切液态的物质,火指一切可燃的物质,风指物质的运动性。地精、水精、火精、风精是具有这四种普遍状态,而又无法在三维空间中被观测的奇异物质,它们的奇异性是多出来的维度赋予的。

    4.地、水、火、风、空、识在佛教经典里合称为六大。其中地、水、火、风四大是物质元素,空、识则是比四大更元初的东西,不能说是物质,也不能说是精神,它们的特点是其大无外,其细无内,也就是无大无小、又无处不在之意。

    5.空并不仅指虚无,也指无常。无常有两层意思,一是宇宙没有永恒之物,二是不可预料的,不确定的,即不确定性。其意义等同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定义的熵。我记得有部很搞笑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有利用不确定性进行星际旅行的构想

    -----------------------------------------------------------------

    与所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一样,佛教宇宙观也认为大地是平的。这样的宇宙带来的问题是,方向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于是古人无法想象球状的大地。在某些人看来,下半球的人肯定会坠落。他们以为他们的下方也是地球对面之人的下方,殊不知却是对方的上方。

    这还使古人以为世界是须要支撑的,没有支撑的世界就会下坠。于是古代西方人认为世界是由一只巨大的乌龟驮着的。虽然一些佛教经典里,也包括《起世经》,已经提出了方向的相对性,但佛教宇宙观却不能表现这种认识。于是大千世界也需要支撑,不过佛陀找的支撑物,却显然比乌龟有创意得多。《起世经》上说:

    诸比丘。今此大地。厚四十八万由旬。周阔无量。如是大地。住于水上。水住风上。风依虚空。诸比丘。此大地下。所有水聚。厚六十万由旬。周阔无量。彼水聚下。所有风聚。厚三十六万由旬。周阔无量。诸比丘。此大海水。最极深处。深八万四千由旬。周阔无量。诸比丘。须弥山王。下入海水。八万四千由旬。上出海水。亦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王。其底平正。下根连住大金轮上。诸比丘。须弥山王。在大海中。下狭上阔。渐渐宽大。端直不曲。大身牢固。佳妙殊特。最胜可观。四宝合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须弥山上。生种种树。其树郁茂。出种种香。其香远熏。遍满诸山。多众圣贤。最大威德。胜妙天神之所止住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支撑大地的是水和风,而风是世界得以立于虚空的根本依凭。这种说法显然比乌龟更合理,你也许会问,既然乌龟支撑世界,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乌龟呢?而你却不会问,什么是风的依凭。无疑,风无需支撑。

    在佛教经典里,对于什么使世界立于虚空的问题,说法并不唯一。水和风只是其一,也有说是火和风的。但无论何种说法,均取自地、水、火、风四大。它们的排列方式,不仅满足了支撑的需要,还满足了造物的需要。风在最下层供给世界根本支持的同时,还激化了水或火的运动,使世界得以成、住、坏、空,周而复始的逐渐变化。可见,除了支撑以外,地、水、火、风四大的功能同于d&d多元宇宙观的元素位面,即给予世界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由此,我便设计了《玄牝之门》多元宇宙的内部结构,即地、水、火、风、空自外而内层层包裹。元气涌入虚空,形成气旋,即是风。风火相生,风的鼓吹使火更加旺盛,火的热量使风更加剧烈。旺盛的火使水沸腾,沸腾的水推动了大地,世界得以自转。(蒸汽动力~~囧)坚实的大地遏制水的沸腾和蒸发。水遏制火的亢奋。扩**量得到遏制,世界便具有了稳定性,于是万物得到了产生和发展的时间。

    大地只能遏制因火而沸腾的水的扩张,而非阻止,总有一些水会破土而出,从而形成地表的水精之海。在水大与火大的交界处,是元气泡频繁产生的区域。这里很难形成稳定的元气泡,它们不是即生即灭,便是剧烈的碰撞,形成更巨大的元气泡。总会有一些元气泡随水精涌上地表,最终悬浮于相对平静的水精之海中。在这些能保持无量久远稳定的元气泡里,星系和文明将慢慢产生和发展。

    可见,水精之海对应d&d多元宇宙观主物质位面的燃素海洋,而元气泡则对应其中的晶壁系。区别在于,元气泡并不总是凡人的世界,比如阿修罗界就不是。

    地表并不是光滑的,总有高低不平,于是便有上出海水之处,或洲或岛或山。这些地方就对应d&d多元宇宙的外层位面——神之领域,同时也组成三千大千世界上出海水的部分。在上节引用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均是状如周罗,也就是浑圆的。因此把大千世界分布于球面之上,既符合佛经的描述,也符合现代人的常识。

    必须指出的是,从佛经的描述上看,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单位,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四天世界”。这可能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忽略细节差别所致。如果死守这一点,则这个宇宙观就只占到一个“多”字,而丢了“元”字,便不是多元宇宙观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天世界”,只是古印度人的宇宙观,而其它民族也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宇宙观,或如古希腊以奥林匹斯山为世界中心,或如北欧人以尤迦特希拉——世界之树为中心,或如中国人以昆仑山和归墟分据东西等等。它们均可被纳入多元宇宙,以成就其多元性。

    分层结构是d&d多元宇宙外层位面的普遍特性,《玄牝之门》多元宇宙也一样。从前文的文字描述上,你看不到神之领域的神奇。其实,那些山、洲、岛和树无不是跨越维度的奇物,它们的高度由所跨越维度的多寡来衡量。同时,维度也划定了神域的层次。跨越神域的层面,决不像在三维空间里更上一层楼那么简单。维度不是高度可比的边界,你无法透过它仰视上位层面,你甚至不能意识到上位层面的存在。因此,神域的每一个层次都是相对独立的,无边无际的,可能具有奇特风景的世界。

    除了元素位面、主物质位面、外层位面,d&d还有以太位面和星界位面作为桥梁,以沟通多元宇宙的各个部分。那么《玄牝之门》是否有与以太和星界位面相对应的界域呢?下一节,我将回答这个问题。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_7687/c290930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