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 143 有人要让崇祯再下罪己诏

(142章正在小黑屋,合适的时候会出现的!)

    郑森不得已只能去把他跟随了杨子正后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也算是他对为自己在杨子正身边学习一年的少年记录吧。

    数日后,郑森拿着他写的《科学之道》给到了他的父亲,他父亲看着厚厚的一本欣慰的点了点头,终究自己的儿子没有被杨子正给拐走,心还是向着家里的。

    只是等郑芝龙读了数日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牵涉如此之广?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学识传播,战略战术无不是超越郑芝龙所能理解的。

    况且最后郑森说要想实现实科学之法,非得有众数科学弟子方能实行科学之道。

    此时的郑芝龙信了,真信了。这太复杂了,又是什么大战略,小战略,学说,  科技,体系,方法,任务的分解,落实……

    他看着都费劲,别说实现了,更何况他去哪找一批科学学子来实施呢?

    那岂不是……

    算了,不想了,他现在已依附于大明的朝堂先别想太多,看看形势再说。

    “森儿啊,你这,都学了几成?”郑芝龙问道。

    “孩儿的科学知识十未得一也,若是三五年或可能有小成。”郑森如实的问道。

    “那,就算了吧。还是跟随为父去建功立业,咱们郑家未来的担子你要担起来。”郑芝龙放弃了所谓的科学之道。

    “唉……”郑森内心深深的叹了口气,终究能有老师之才识与高度的人毕竟少数,如自己的父亲如此成功了但依然是如此的短视,在他的见识层面已经限制了他该看到的高度了。

    ……

    而此时的江南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四月以来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刚种下去的青苗已全部遭了灾,只能寄希望于飞蝗走后,还能抢种一季粮食了。

    为了减少蝗灾的影响,官府不得不下令捕之,但效果却不甚堪用,且这蝗灾有蔓延之势。

    不过数十天,飞蝗已遍布南直隶,且渐江部分地区也遭了灾。

    随着蝗灾的扩大,米价每石涨到银四两,各城之中流丐开始聚集。官府也开始赈灾,放粮施粥。

    然后就在崇祯在下旨江南灭蝗之时,北直隶也传出了有蝗虫出没,这下大明的朝堂有些慌了。

    当下李自成刚出来上蹿下跳,张献忠还没剿灭干净,而辽东的锦州之围更加严重了,  随时会发生战争。

    在这内忧外患之际,  这,这又迎来了干旱与蝗灾,  这真叫朝堂上的诸公恨不得诅咒这上天为什么要如此对待大明。

    “承恩,你有什么话直说,看你这吞吞吐吐的干甚?”陪着崇祯晚饭后消食的王承恩忍了好几次,但还是被崇祯给看破了。

    “皇爷,朝堂有传言,希望皇爷祭天、与罪己诏……”王承恩说完就跪了下去,一动不敢动。

    崇祯转过头狠狠瞪向跪在地上的王承恩,他也紧紧拽紧着拳头,心中有一股气却无处可泄。

    罪己诏,又是罪己诏,他崇祯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天一次次的这么整他?微晃着身子崇祯感觉自己都快站不住了,像是随时会倒下一般。

    “呼!”把头埋进了两膝间的王承恩听着崇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然后悠悠的说道:“起来吧,查一查谁说的?”

    “是,皇爷。”

    是夜,崇祯皇帝失眠了,这不知道是他多少个失眠夜,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他会不断的总知先祖们应对危机的办法。

    但他哪怕读了先祖们所有的只字片言,也没有找到一个答案告诉他该如何处理如今之乱局。

    再想想如今朝堂的治国理念没甚一点的新意,天天是礼是仁,就是去年的左懋第的《疏陈四弊》搞了一年了,哪里去得了弊病,民困还是民困,哪怕是撤了剿响依然没解民之困,加上现在又是干旱与蝗灾,这民困哪还解得了,是越来越严重了。

    兵依然是弱得很,大明现在能战之人不过二三人,其余连李自己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都打不过,更不要说要完全的消灭张献忠之部了。

    稍微强一点的兵马现在全在辽东,说辽东的兵马强但却依然打不过建奴。

    臣工委顿依然还是委顿,一年了,换了两个首辅了这朝堂有何改变?没有任何的改变。

    更不是要说国库虚耗了……

    唉!

    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拍了拍床沿:“来人。”

    “皇爷,有何吩咐?”过来的小公公连忙问道。

    “告诉承恩,我明天要看到科学的杨子正与那方以智如今在干甚。”崇祯早说完挥了挥手后又躺下了。

    翌日,崇祯还未起床王承恩便已经候着了。

    “承恩来了?查清楚了是谁说在朕下罪己诏了?”崇祯问道。

    王承恩从袖中摸出一封奏疏递给崇祯,崇祯看了之后冷哼了声,把奏疏丢到地上。

    “让你查查这科学杨子正的事是何情况?”崇祯继续问道。

    “皇爷,容奴婢数日,这杨子正与方以智均在安南,近况一直未有消息传来。还是数月前,又有一批中华学堂的学子赴安南学科学的消息。另,另外,这中华邮行近日在江南大肆的购买劳工前往安南。”

    “安南之事尽快打听,这中华邮行买劳工之事……唉,朕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坏吧,他们给了这些灾民一条生路,且杨子正确实待他们不错。好吧,这是大明的人口全被他弄到安南去了,这大明怎么办?”崇祯摇头。

    王承恩眼珠子稍划拉了一下后,紧了紧嗓子。

    “奴婢觉着,这臣子们没一个斥责,相信这是好的吧?至少让地方官少了许多赈灾的事。”

    “嗯?”崇祯一听立马闻到了不同的意思。

    是臣子真没斥责,还是?

    “去打听一下臣子们对安南购劳工之事。”

    “是,皇爷。”王承因躬着身子点头。

    ……

    此时的安南,杨子正的政务院虽然困难重重,但却终于打开了一丝局面。一面是有佃农匿名状告士绅吞并他们的田产,结果新来的官府受理了,目前监察部的人由警察正四处收集证据。

    这让一些农民很关注。

    另一丝局面,是有些少数族收到官府的文书,说是邀请他们派代表去参加协商,说什么可以让他们下山分田地了,还能让娃娃免费的去读书了。

    这让一些少数族的内部纷纷闹起了大波浪,谁不想走下山去?谁不想有更多的粮食?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86_86306/c38530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