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4K)

晏子听完了宰予的话,笑着又问道。

    “既然鲁国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劝阻呢?

    难道鲁国没有贤能的臣子吗?难道曲阜没有忠义之徒吗?

    为什么大家就这样坐视阳虎胡作非为,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宰予听到这话,也不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道。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初周公制礼作乐,规定官职,划分职务,用三公、九卿、大夫和士人来治理天下。

    三公者,智慧明达,通晓道理,应变自如,能辨事理,深谙天道运行的规律。

    他们说出的话足以调和阴阳、匡正四时、节制风雨。只有像这样的人,才可以推举他做三公。

    所以,三公的职责在于理解天道。

    而九卿,则要按照四时的节令做事,开通沟渠,修筑堤防,种植五谷,明晰地理。

    能够开通没有堵塞的沟渠,把对人民不利的事变成有利的事。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九卿。

    所以,九卿的职责就在于施德于民。

    而做大夫的人,出入之间,都要与庶民保持一致。取舍之时,都要和民众的利益同进同退。合理的征收赋税,充实国家的府库。

    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行为举止合乎规范,言辞谈话恰如其分,说出的话足以被民众效法,成为世人表率的同时,又能不悖于自身。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大夫。

    所以,大夫的职责在于推行仁政。

    而士人的标准,则是要在懂得道义的同时,不能失去仁善之心。

    事情成功了,不独占赏赐,忠诚正直,敢于坚持己见,不存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说话注意分寸。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荐他做士人。

    所以,士人的职责就在于推行道义。

    三公解道,九卿守德,大夫怀仁,士人行义。

    道德仁义皆在其位,别说是小小的鲁国了,就算是天下,也同样能得到治理。

    如果缺少了道,那么剩下的德与仁义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宰予这么一大圈绕下来,寻常人肯定会被说的满头雾水。

    但在座的都是擅于言辞的春秋顶级人精,谁还能不懂宰予的意思呢。

    他无非就是在阴阳怪气鲁国的三桓家族嘛。

    三桓当中,季孙斯身为鲁国上卿,居然能被家臣随意拿捏。

    而孟氏和叔孙氏明明有能力和阳虎一较高下,可他们为了不让季氏一家独大,对阳虎执掌国政的事情直接选择性失明。

    鲁国的‘三公’都这个德性了,他们这些底下人就算想扳倒阳虎,也没那个能力啊!

    子贡听完这段话,吓出了一身汗,他总算明白宰予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子我这小子,是打算把阳虎和三桓往死里整啊!

    天底下的明眼人都知道,现如今楚国衰落,而齐侯又一直有心复兴桓公的霸业。

    而天下诸国苦晋久矣,因此齐侯刚刚表露出一丝暧昧不明的争霸态度,郑、蔡等国立马闻风而动。

    郑国敢出兵攻打周天子,反复在晋国的底线上来回试探,这么肥的胆子是谁给的?

    还不是齐国人给的吗!

    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小国对于晋国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

    依然真心实意尊奉晋国为霸主的,只有宋国和鲁国。

    而宋国上卿乐祁因为介入了范氏与赵氏的冲突,因此刚到晋国就被范鞅下令囚禁。

    宋国遭到如此羞辱,如果形势再继续恶化下去,他们说不定就会跳反。

    等到那个时候,也就只有阳虎执掌的鲁国愿意继续尊奉晋国了。

    而齐国与晋国争霸,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和对方大哥直接开练,争霸也是得循序渐进的。

    因此,一旦齐侯下定决心争霸,必然要杀鸡给猴看。

    问题是,现在猴儿太多,鸡不够用了!

    一旦宋国跳反,那么也就只剩下鲁国这只鸡能杀了。

    就算宋国不跳反,以鲁国对待齐国的狂妄态度,也必然是第一个挨重拳的。

    之前阳虎派季孙斯、孟孙何忌出使晋国,还想忽悠晋国人跟他一起讨伐齐国,想要借此一战扭转自己恶劣的名声。

    现在看来,齐国人多半也是这么想的。

    子贡想明白了这一茬,顿时心中发凉。

    他之前都没有意识到,鲁国居然已经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

    而宰予说这段话,则有两个目的。

    一是提前将鲁国的大夫、士人与阳虎、三桓做切割。

    二是拐弯抹角的暗示齐侯和晏子,鲁国的民众其实对齐国并没有什么偏见,我们鲁国之所以奉行亲晋政策,这全是阳虎和三桓的锅啊!

    虽然这段话不足以更改齐侯杀鸡儆猴的决心,但只要他接受了这个暗示,那么攻打鲁国时,必然会手下留情。

    因为这等于让齐侯看见了一丝把鲁国争取到齐国阵营的希望。

    而齐国攻打鲁国的出发点,也就从最开始的杀鸡儆猴,变成了铲除小人阳虎,帮助鲁国重回正确的道路,彰显仁德霸主风范。

    换而言之一句话。

    你们齐国人把阳虎把守的阳关冲塌了我都没意见,但能不能别来糟蹋我们菟裘,求求了!

    晏子听到这里,沉吟一阵,问道:“鲁国的国内,难道还有反对阳虎的卿大夫吗?”

    宰予闻言,假意咳嗽了一声。

    听到这声咳嗽,子贡立马明白自己来活儿了。

    他含笑点头道:“自然是有的。”

    “喔?”晏子惊奇道:“请问是哪一位呢?”

    子贡回道:“是小宗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孔子?是孔仲尼吗?”

    子贡恭敬道:“正是。”

    晏子听到这两个字,神色立刻平静了下来。

    “想不到他居然在鲁国被任用了。不过以他过往追随鲁昭公流亡国外的行为来看,他的确不可能认同阳虎的做法。”

    子贡闻言笑道:“鲁国的百姓爱戴他,就像是齐国百姓爱戴您一样,您二位都是一样德高望重长者。

    现在孔子如此反对阳虎,鲁国百姓又怎么会认可他呢?”

    晏子闻言,胡须动了动,沉默了一会儿后,还是摇了摇头。

    “你这句话有两个错误。”

    子贡疑道:“请问是哪两个呢?”

    晏子回道:“我并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长者君子,我与孔仲尼也并不一样。”

    子贡这才想起晏子并不喜欢夫子,但他又觉得这老头实在有些倔,于是便请教道。

    “如果不是君子长者,您二位为什么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呢?既然能得到百姓的爱戴,您和孔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晏子听了这话,起身回道。

    “如果民众爱戴我,大概不是因为我是个君子,而是因为我是个忠臣吧?”

    子贡听到这话,脸色都变了。

    宰予见他上头,赶忙伸手想要拉住子贡,但子贡这年轻气盛的年纪,哪里听得进他的劝。

    子贡起身问道:“您这话的意思是说,跟随鲁昭公流亡国外的孔子并非忠臣吗?”

    晏子也不反驳子贡,而是笑着回答道。

    “大概是你与我对于忠臣的标准不同吧。”

    “那么请问您对忠臣的标准是什么呢?”

    晏子回道:“君王遇到了灾难,真正的忠臣不会为他去死。

    君王流亡国外,真正的忠臣不会去跟随。”

    子贡闻言更恼了,他问道:“君王剖开土地来封赏给臣子,分出爵位来使他们尊贵。

    但到了君王遇到灾难的时候却不肯死节,出国流亡的时候却不肯随行,这难道能够称之为忠吗?

    请恕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晏子摇头道:“贤能的忠臣如果有什么建议就被君王采用,君王就会一辈子都不至于遇到灾难,做臣子的又何至于为他去死呢?

    贤能的忠臣如果有什么劝谏就被君王接受,君王就会一辈子都不至于出国流亡,做臣子的又何至于跟着他流亡呢?

    假如什么建议都得不到采用,君王一遇到灾难就为他去死,这不叫做忠诚,而叫做枉死。

    假如什么劝谏都得不到接受,君王一出国流亡就跟着去,这不叫忠诚,而叫做愚昧。

    所以说,真正是忠臣的人,应该总是能够向君王提供好的建议,却又不会盲目地同君王一起陷入到灾难之中。

    所以从前纣王无道,微子屡屡向他提出建议,然而却不被接受,于是便离开了他。

    而比干强行向纣王劝谏,最终被剖腹挖心。

    但最终殷商的遗民得以在宋国的土地上延续下去,殷商历代先君的神灵得以继续享用祭祀,这难道是比干的功劳吗?

    这都是微子这位忠臣功劳啊!”

    子贡听完这段话,脸色直接变了三变,想要出口反驳,但晏子的论断有理有据。

    他要想指责,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发难。

    可他偏偏又是个重视结果的实用派,这让他如何张得开嘴?

    而宰予的脸色也随之变了变。

    姜还是老的辣,子贡这小子落入圈套了。

    今日谈话谈到这个份上,这气氛显然不适合再继续谈下去。

    于是宰予连忙起身向晏子请辞。

    “您今天为了帮助无辜的民众免除罪行,多有劳累。我看天色也不早了,就不打扰您休息了。

    我们改日再来登门拜访,接受您的指点吧。”

    晏子闻言,忽然笑着问了一句:“我刚才的话,没有冒犯到您吧?”

    宰予勉为其难的笑了笑。

    “讨论学问而已,君子和而不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与子贡向晏子拜别后,便匆匆离开了这里。

    等到二人出门后,晏子的笑容渐渐收敛。

    他的身后响起了脚步声,晏子撑着老迈的身躯想要拜见,但还未等起身便听见齐侯的声音响起。

    “夫子您这么大年纪,就不必拘礼了。”

    齐侯饶有兴致的望着走出门外的子贡和宰予,问道。

    “这两位年轻人,有点意思。您对于他们的话,怎么看?”

    晏子缓声道:“鲁国人,大概是真的厌恶阳虎了。”

    “您也认同吗?”

    晏子点头道:“为了挽回名声,阳虎甚至不惜请出反对他的孔仲尼出仕。

    又动用鲁国的军力去帮助晋国讨伐郑国,以此换取晋国人对他的支持。

    然而在此之后,他又向莒国大动刀兵,看来晋国并没有理会他的殷勤啊。

    然而即便如此,鲁国来的这两位年轻人却依然没有改变对于阳虎的態度。

    市集上,從鲁國来的商人们,一提到阳虎,也多半是抱怨为主。

    要不是形势危急,阳虎这一年来的种种动作,又怎么会表现的如此急躁呢?

    由此可见,他在鲁国的确是不得人心啊!”

    齐侯闻言不由面露喜色,他哈哈大笑道。

    “如今宋国为了乐祁被囚的事情,被晋国弄得心生怨言。

    晋国的六卿彼此争权夺利,陷入内耗,无暇顾及周边战事。

    而鲁国的阳虎又不得民心。

    看来寡人伐鲁的决定还真没有做错啊!”

    齐侯一想到鲁国即将臣服于他,不免心情大好,于是又问道。

    “夫子,您看方才這两位年轻人,值得启用吗?”

    晏子闻言,只是摇头。

    齐侯惊讶道:“您觉得他们没有才能吗?”

    晏子又摇了摇头。

    “那您是觉得他们品行未端?”

    晏子还是摇头,不过这一次他给出了回答。

    “能够分析出鲁国现在的形势,这足以说得上才能出众。

    愿意对路边的弱小伸出援手,这足以称得上有品德高洁。

    只不过,如果他们愿意去做孔仲尼那样的忠臣。

    那这样的人,又如何会为您这位随时想要攻打他们母国的君主效力呢?”

    齐侯闻言,不好意思的问道:“您还是不同意我攻打鲁国的计划吗?”

    晏子也不说是不是,只是起身向他拜道。

    “看重士人和庶民以死相效之力的,就能禁除敌国的邪恶行径。

    听信中正之言,任用贤能之士的,就能震慑心怀不轨的诸侯。

    能够爱护国内的庶民百姓,乐于对世人造福的,就能使邻国顺服于您的仁义之举,使得天下人都敬仰您的德行。

    单单依靠战争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去使得他们拜服于您的武力之下。

    这虽然能令他们短暂的口服,但如何能教他们长久的心服呢?”

    ------题外话------

    也许,求票就是这样,是时机不对,也是缘分不够。

    ——节选自《宰予日记》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86_86340/c3959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