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放开我画皮仙 > 第九十二章 策论评判:京城局势

原来是前辈暗中助我!

        梁平安终于明白为何这王员外家会闹“鬼”了。

        于是,他小声的回应:“前辈,我表妹婉儿最近正值青春之期,要不要安排和前辈见一面?”

        “……”江朝歌。

        ……

        淮安县。

        某个府邸之中。

        黑衣少年龙吟正在读着《诗经》。

        而粉面书童则是在一旁小声的汇报着:“这个江二郎破了劫银案,此次在斩灭河神之事中也算是出了不少力,姬如雪多有赞誉,听说狄公已经召他入京,公子既在淮安,是否安排与他一见?”

        龙吟并没有直接回答书童的话,而是看向旁边的剑客:“沈三哥,觉得这江二郎如何?”

        “智有余而勇不足。”剑客沈三回道。

        “有勇者多,有智者少啊。”龙吟又自顾自的说道。

        “是如此。”沈三点头。

        “罢了,他既要入京,自会有相见之日,且等一等吧。”龙吟说完,又补了一句:“明日乡试便该结束了吧?”

        “是的,公子可是要亲自阅卷?”书童又说道。

        “呵呵,其它人就算了,我倒是有些兴趣,看一看那江鱼儿写的《治河论》。”龙吟笑了笑。

        “看来公子是真的喜欢这江鱼儿的。”

        “嗯,朝堂上高谈阔论者多,然而真正为民请愿者,却是少之又少,唉……希望这江鱼儿莫要让朕失望吧。”龙吟轻轻的叹出一口气。

        书童便不再多说,只是和沈三交换了一个眼神。

        接着,书童离去。

        沈三则依旧守在原地。

        ……

        第二日。

        清晨时分。

        两匹快马向着京城而行。

        按照姬如雪的说法,轻装出行,游山玩水。

        但江朝歌知道,姬如雪应该是避免在途中遭遇到什么麻烦,毕竟,乐信侯府门客众多,而且,还有一个墨家。

        一路出了城门,姬如雪也放慢了马速,开始给江朝歌灌输京城的局势。

        按照姬如雪的说法。

        大秦新帝年幼,尚未亲政。

        朝中大权,便由三权代为执掌。

        三权指的就是当今太后‘袁氏’,当朝的相国‘韩慎’,以及武平君‘蒙良’。

        蒙良自不必说。

        在大秦的三百多年历史中,蒙家便一直执掌大秦军纪,这蒙良便是蒙家之后,现为大秦的国之柱梁。

        而韩慎则是法家的首席。

        大秦以法立国,韩慎的出身同样显贵,乃是原韩国宗室中韩非子的后代。

        是的!

        在这个世界,韩非子没死!

        而做下这件事情的,便是秦二世赢半子。

        按照这个世界的历史记载,韩非子在入秦后曾经消失了一段时间,一直到韩国被灭,具体为何消失,没有人知道。

        只知道在大秦一统后过了很久,韩非子才重新出现。

        而那个时候……

        始皇已经飞升,大秦已立赢半子为帝。

        赢半子继位后,韩非子便成了大秦的国相,而李斯则是因为支持胡亥,在赢半子继位后便隐退了。

        至于袁氏,便是赢半子的生母所在的一族。

        大秦立国之初,袁氏本是微末小族,但赢半子继位后,袁氏就极速崛起,历经三百多年,现今已经取代了原楚系芈氏在大秦的地位。

        江朝歌对于现今朝中的局势也知道一些,不过,他并未想过要卷入朝中争斗,自然也不会太在意。

        他更关心的是百家的修炼之道。

        于是,他问道:“大秦之内,强者如林,不知都有哪些强者?”

        姬如雪对于江朝歌的问题似乎也并无意外,直接回道:“儒家以稷下学宫为首,此时在京的一共有四位大儒,而最强的当然是夫子。

        法家则是韩慎为首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朝堂上的势力基本以法家和儒家各占一半,军中则以兵家和武夫为主。

        兵家自然就是蒙氏,不过,修兵家的人比较多,蒙氏只占其一,除了蒙氏,大秦之中白氏和王氏同样都占有一席之地。

        再然后就是阴阳家了,阴阳家出了一位大国师,虽然不问朝政,却地位斐然,常年都待在清良造之内。”

        江朝歌再次听到了‘清良造’之名。

        原来夜侦司中那个卖法宝的清良造,便是阴阳家的人!

        姬如雪讲完京城的势力,又开始讲述朝堂外的朝力:“京城中,并不止有京城的强者,比如道家也会插手其中,还有墨家,以及江湖中的九门!”

        “九门?”江朝歌露出疑惑。

        “是的,墨家虽身在江湖,却并不领导江湖,九门才是江湖中最大的势力,又有九门二十四星宿之说!”

        “二十四星宿,便是九门中最强的二十四人?”

        “对!”

        江朝歌明白过来,于是,他开始问一些细则:“法家的修炼是如何的?”

        “法家和儒家的修炼方式有一些相同,都是以气运为主,不过,法家的气运主要在于‘国运’。”

        “国运?”

        “是的,儒家修的是个人气运,而法家则是修的国运,国运越昌盛,法家便越强!”姬如雪回道。

        “原来如此。”江朝歌点了点头,又问:“那阴阳家呢?”

        “阴阳家通的是阴阳,算是和鬼神最为亲近的一门,不过,他们并不借助鬼神,真正借助鬼神的反而是道家。”

        江朝歌想了想,再问:“是不是还有纵横家?为何京城中,没有纵横家的势力呢?”

        姬如雪便看了江朝歌一眼:“纵横家在大秦统一后……便基本退出朝堂了,当然也有,只是存在的并不多。”

        江朝歌就看向姬如雪:“姬姑娘是哪家的?”

        “我?儒家和兵家兼修!”姬如雪似乎也并没有隐瞒的意思。

        “还能兼修?”

        “大秦国相吕不韦虽自称杂家,实则便是百家兼修,不过,他修的更杂一些而已。”

        “原来如此。”江朝歌还有一个问题:“那狄公呢?”

        “等到了京城,你可以自己问问他。”

        “……”

        这就是不想好好聊了是吧?

        江朝歌莫名的觉得姬如雪有些不太高兴,可他并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于是他尝试叉开话题:“黑子和白子呢?”

        姬如雪没有回答江朝歌这个问题,只是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江朝歌看了过去。

        很完美!

        但是,这和黑子和白子有什么关系呢?

        ……

        贡院。

        三天的乡试终于结束。

        柳弘毅开心的从考场中走了出来。

        一出门,便找到了同样刚出考场的江鱼儿。

        “江兄江兄!!!”柳弘毅显得非常的激动。

        江朝歌停了下来:“看柳兄春风满面,定是考得不错吧?”

        “是啊!”柳弘毅拉着江朝歌:“江兄是我的恩人啊,若不是你猜出了考题,我是打死都不会去准备治河的策论的。”

        “你准备了?”

        “对啊!”

        “那恭喜柳兄了。”

        “哈哈哈,江兄此次既然猜中了考题,定然是要一举夺魁吧?”

        “其实……我也不知。”江朝歌实话实话。

        治河先治沙,以水束沙这样的理论,多少有些过于超前,他是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

        毕竟,策论讲究的并不止是文字,更主要的是“思想”。

        其实就跟考作文一样。

        你的文笔再强,可是,你的内容不让人认可,一样白搭。

        两人正聊着。

        张君且和许知等人也走了出来。

        跟柳弘毅不一样的是,两人的脸上都是愁苦不堪,一看到江鱼儿,马上就哀嚎了起来:“江兄,我对不起你啊!”

        “???”江朝歌。

        ……

        时间到了晚间。

        贡院中,季承昼和两名副主考正在院中恭候着。

        既然大秦这位幼帝亲自过来出了考题,自然会有后一步的动作。

        在官场中混迹了这么多年,季大人要是连这点眼力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乡试的主考了。

        等了一会儿,便来了一个粉面的书童。

        季承昼和两位副主考立即就站了起来:“见过李内官!”

        “三位大人多礼了。”书童回了一礼。

        于是又是一番客套。

        书童坐了下来,开口道:“我此次来是想调一份考卷。”

        “考卷?可是,考卷都是已经封存……不知,李内官想调何人的考卷?”季承昼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了过来。

        书童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直接说道:“江鱼儿。”

        “是他!”

        三位主考官都是对视了一眼。

        一瞬间,他们的心里都如同明镜一般。

        按照常理,要调一名考生的考卷,这显然不是一件小事。

        季承昼等人本来还猜测着,是哪位宗室子弟和这位幼帝关系如此之好,竟然能让幼帝亲自出面。

        可现看来,事情好像和他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季承昼三人当然听过江鱼儿之名。

        事实上,今届参加考试的考生,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不止是诗才惊世,更在乐信侯府与赢无难对饮成知己,后又得翠微楼花魁一见,关于这位江鱼儿的事情早已传遍了淮安。

        既然是他……那幼帝的用意就很明显了。

        这是要亲自考验这位江鱼儿了啊!

        即使是季承昼这样的儒道大家,此时都有些羡慕江鱼儿了。

        “幼帝虽未正式亲政,可是,总有一天要亲政的,不出意外,这个江鱼儿未来的仕途定然是前程似锦!”

        想到这里,季承昼已然明白如何做了。

        于是,他向两位副考开口道:“麻烦两位大人,以座次查一查,这江鱼儿的考卷,再亲自调过来。”

        虽然,考卷都是封存的,可是,真要查某个人,还是能查到。

        两位副考立即明白了意思。

        “好!”

        ……

        不多一会儿。

        两位副考便走了回来。

        手里还拿着一份封存好的考卷。

        “这便是江鱼儿的考卷了,还请李内官带回。”

        “不急。”粉面书童摇了摇头:“公子的意思是,让三位考官先阅一次。”

        “让我等先阅?”

        “对!”

        三人对视了一眼。

        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一样的想法。

        于是,三人打开了考卷,开始审阅起来。

        “此题答得极为工整,极好!上上之品!”马上便有一个副考喊了出来。

        “是极是极,确乃上上之品!”又有副考回应。

        粉面书童只是在一旁浅浅的笑着。

        一直等到三位考官看到策论的时候,三位考官的脸上才有了变化。

        三人再次对视。

        这次,都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开口。

        “季大人,这治河论可有问题?”粉面书童问道。

        “问题倒是没有问题……文笔俱佳,字迹工整,可堪上上之品,单论这两点,给个榜首都不为过。”季承昼小心翼翼的斟酌道。

        “其它两位大人也这样觉得吗?”书童又看向其它两人。

        “这……是啊是啊,我们都是这般认为的。”两位副主考犹豫了一下,点头道。

        “公子想知道的是三位大人的真实评价,三位大人应该懂我的意思吧?”书童何等精明,哪里看不出三位大人脸色有异。

        “李内官,我等说的确实是实话。”季承昼看了两位副考一眼,接着,一咬牙道:“只不过,这策论的思想……我等有些不明。”

        “不明?”

        “是的!”

        于是,季承昼开始和书童解释。

        书童自幼便跟在幼帝身边读书,自然也是识字的,听得三位大人的意思后,眉头也微微的皱了起来。

        “三位大人的意思是,此篇策论你们无法判断?”

        “是这样的。”三人一起点头。

        “那么,要如何才能判断出来呢?”书童又问。

        “我等……实在不知。”

        “明白了,既如此,请三位大人将此篇策论抄录两份,我自带回。”

        “好!”

        ……

        两刻钟后。

        某个府邸之中。

        黑衣少年龙吟拿到了江鱼儿的《治河论》。

        在反复的看了两遍后,这位幼帝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论点鲜明,论证清晰,只是……这论断……季大人他们怎么评论?”

        “无法评论。”粉面书童回道。

        “无法评论吗?”龙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既如此,便将这篇策论送往京城。”

        “送往京城?”

        “嗯,交由工部梁尚书处,他自有判断。”

        “明白了!”粉面书童说完,又补了一句:“公子是在淮安县等着呢?还是……”

        (晚上有个酒局,欠2000字,明天要开会补不了,后天补上)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0_90688/c316989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