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媚色无双 > 第104章 第102章

102

        魏王让人去查,  还真让他查出了些东西。

        远的安王不提,但若是细究晋王,就能发现他身上有好几处疑点。

        晋王回宫时已经快十二岁了,  他明明受太和帝冷对,  被视如敝屣地遗留在行宫,  偏偏他竟然识字还读过书。

        当时这事谁都不知道,  晋王突然归来,  由于他年纪的缘故,  因此招来很多妃嫔的敌视,于是这些人就故意给晋王设了个陷阱,不提他可能不识字的事,直接让他去上书房读书,  还让太和帝当场考校一众皇子们。

        本是想让晋王丢脸,谁知晋王竟然识字还读书不差,  事后众人才知原来晋王会读书,是行宫里有个老太监看他可怜,才教他的。

        还有当时晋王回宫,  是太后提出的。

        太后如何能在事情过去如此之久,  想起这个遗留在外的皇子?太后非太和帝亲娘,素来处事谨慎,  不该管的一律不管,  她明知太和帝厌弃此子,为何冒着得罪太和帝的风险提了此事?

        因为人是太后弄回宫的,回来没多久,  晋王就遇上这样的事,  虽表面上无人说起,但太后何等老辣眼光,  自然看出是故意针对晋王,因此还十分怜悯晋王,因为有太后的怜爱,让晋王迅速在宫里站稳了脚跟。

        这里面值得琢磨的事实在太多,魏王就盯着这几处查。不光查当年那个老太监,还查当年在行宫照顾晋王的人,以及与他来往频繁之人。还别说,真让魏王查出了些东西。

        那个老太监虽如今已经死了,但行宫对其中服侍的宫人都有记档,这太监曾在胡太妃的宫里服侍过,后来因为犯错,被从宫里贬斥到了行宫。

        除此之外,魏王还找了行宫里的老人,问晋王当年在行宫之事。

        据说,当年那个宫女在生下晋王后,就难产死了。当时晋王尚在襁褓,又惹了陛下厌弃,可到底是个皇子,行宫的管事太监也不敢轻忽,就找了个奶娘和一个老嬷嬷照顾他。

        这个奶娘就是晋王的乳母,后来还随晋王回了宫,如今在晋王府。至于那个老嬷嬷,如今人也死了,但通过她的记档来查,对方竟和胡太妃安王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这关系十分隐晦且错综复杂,但若是提前有了目标,那缕关系就十分清晰了。

        一个可能是巧合,难道两个也是巧合?

        而且安王在晋王出生前后,确实在玉泉宫养病养了一年多,据说是因为玉泉宫的汤泉对养病有奇效,太和帝特意恩准安王在此养病。

        除过这些,并没有查到其他有用的消息。

        大概对方早已安排,除了这个老嬷嬷和老太监,晋王早年在行宫,一切行为举止都十分符合被遗弃在行宫的皇子,人十分孤僻,和其他人接触的并不多。

        如果只是这两点,其实并不足以拿来当做证据。而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晋王是安王之子,就牵不出背后的胡太妃。

        “能不能滴血验亲?晋王的乳母,她会不会知道一些事?还有安王府就没有其他人了,胡太妃可还有家人?”无双问道。

        “胡太妃乃胡家旁枝所出,胡家当年牵扯进英王谋逆案,被削官流放。安王当年自诩身体孱弱,不想害人,一直未曾娶妻,也未曾生子。他死了后,安王府就被收回了。至于那个乳母,本王已经让人查去了,暂时还没查出对方的来历。”

        不过无双说的滴血验亲,也给了魏王一些思路。

        他去找了宋游,问滴血验亲的有效之法。

        其实滴血验亲不准,寻常百姓不知,但皇家和一些富贵人家却是知道的,魏王来就是想寻求更准确的方法。

        “古书有记载滴骨验亲之法,这种方法少为人知,但我曾试过,这种方法也不准。尸骸长埋于地下,经过多年的腐化,骸骨早已腐朽,任何人的血液都能渗入。”

        宋游看着漫不经心,说的却是曾拿过死人骨头做试验的吓人话,不过他平时就有许多异于常人之举,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搞出这种试验。

        “殿下为何会问这些?难道殿下怀疑王妃所生之子不是殿下的……”

        剩下的话没说完,因为魏王淡淡的说了句,替无双接生的是褚云珍。宋游当即不吱声了,还问魏王还没有事,没有事他要去忙去了之类。

        魏王冷笑一声,走了。临走之前对宋游说,让他不要跑,褚云珍并不知他在此处,但他若是跑出京城,那就不能保证了。

        正收拾着背篓的宋游,当即吓得把东西往地上一扔,也不跑了。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晋王秦王等人,在收到京城送来的信后,都在想法子把手中的差事结束,也好赶回京城。

        只可惜他们都低估了事情难缠的程度。

        秦王和汉王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徐州,两人都忙着防汛之事,秦王多了个赈灾,想着这事并不复杂,为了立功,秦王和汉王还不约而同地发作了当地河道衙门,斥责他们渎职,又大包大揽将巡视河道之事揽下。

        殊不知恰恰是这样,让二人身陷麻烦之中。历来河道、盐政、漕运被称之为三个油水最大的衙门,河工废弛糜烂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这些河工小吏多为世传,俗话说铁打的吏,流水的官,监管河道的总督是一茬换过一茬,

        二人本是立功心切,故意抓了错处来发作,未曾想捅了马蜂窝,总之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头土脸。

        若只是完成任务就回,其实也就罢,偏偏二人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了,至今还陷身在泥沼中。人家扔个饵下去,就让他们觉得这次总算抓到把柄了,定要一扫河道不正之风气,此事若拿回京中不是大功一件?

        查到一半收到京中来信,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回了辛苦几个月白瞎,不回京中又实在催得急,于是自然要寻得两全之法,这边催那边脱,只想赶紧拿下功劳再归。

        至于赵王,那就是更不用说,边疆之事历来复杂,其中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离京城又远,等收到信已是一个多月以后,而收到信后一时半会也走不了,局势实在危机,这一走就不是有没有功劳了,而是会不会被追责。

        唯独来去自由还属晋王。

        之前也说了,他这个差事十分简单,就算办成了也没什么大功劳,属于聊胜于无。因此,晋王一直关注着京中动向,所以现今京中局势如何还属他最清楚。

        可恰恰正是清楚,晋王也知晓就算自己回去了,没有其他人在,他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于是他也没赶回去,而是给离他近的秦王、汉王都去了信,问他们什么时候归。

        其实秦王和汉王没急着归,不就是想到晋王会先回去,不管他回去做什么,只要能给魏王增添点麻烦,拖着他们回去就行。万万没想到晋王因为一贯处事都喜用‘藏’字诀,此时也陷入这个惯性思维中,根本就没急着回去,反而给他们来了信。

        也因此当太和帝在朝堂上正式提出立魏王为太子,并用雷霆手段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之法,当朝定下此事,又迅速发下圣旨,收到消息后晋王秦王等人直接懵了。

        这一切简直发生得太快,根本让人目不暇接。

        收到消息的他们哪还敢拖延,都拼了命的往回赶。

        可就在他们还在半路上,又收到一个可以称之为晴天霹雳的消息——太和帝要禅位给太子。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1_91966/c440729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