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星火2003 > 第249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

第249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    在唐长红给了俄方技术组一个下马威之后,无论是H-20项目、还是双方合作的PAK  FA项目的进度都明显快了起来。
    机体设计迅速定型,发动机试制工作加速,内部结构件开始生产.    如果顺利的话,很有可能真的像陈念说的一样,在过完年之后,西飞就可以给全国人民带来一个重大的惊喜了。
    但,也就是在这样顺利的进度之下,一个重大的问题,却逐渐浮出了水面。
    用于机身制造的T800L型碳纤维的储量,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事实上,T800L型碳纤维材料的配方和制法本来也是陈念提供的,包含在H-20的技术总包里。
    在项目启动之前,这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工作就已经开始。
    但问题是,受限于技术条件、设备条件,这种材料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按照最开始的计划,第一架H-20所需要使用的T800L型碳纤维材料,将会用实验室产品来供应。
    本来,小规模生产的产量也是足以满足第一批次的使用需求的。
    但问题是,在后续的设计中,H-20引入了更多、更复杂的设计。
    包括可变后掠翼、机翼油箱、快速开合武器仓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飞方面不得不安排了超过预期的实验次数,这就导致T800L的产量开始捉襟见肘了。
    办公室里,唐长红眉头紧皱地看着眼前的报表,而一旁的高永玉则是汇报着最新的项目计划。
    “.按照现在T800L的产量来看,材料准备的速度恐怕赶不上我们飞机制造的速度。”
    “截止到目前,碳纤维材料的缺口已经达到了2.6吨,这个数字在后续可能会有小幅度的减少,但基本没有可能最终拉平。”
    “如果我们要等待材料全部准备充足之后再着手试制,项目进程可能要被拖慢三个月以上。”
    “虽然也很快,但我很怀疑星火小组那边能不能接受。”
    “毕竟,技术都是他们提供的,在我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需要攻关的难点。”
    “这么搞的话,后续的预算我们就不好申请了啊.”
    听到他的话,唐长红嗯了一声,没有立刻回答。
    事实上,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那么担心。
    什么预算不预算的,虽然要考核项目组的表现和成果,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
    而H-20的研发,就是近几年空军发展最重要的一步。
    拥有了H-20,才能拥有完备的战略威慑力量。
    哪怕星火再抠门,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卡预算。
    但问题是,他们不卡预算,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能这样过去了。
    因为,H-20想要量产,总还是需要新材料支持的。
    这次靠拖延时间勉强解决了,那下一次呢?
    实验室的那点产量绝对支撑不了H-20形成战斗力,想要飞机能真正“造出来”,材料产量不足的问题终归还是要解决。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有没有联系其他兄弟单位,这种材料国内有办法上工业化生产线吗?”
    高永玉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有办法。”
    “我们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太弱了,别说T800L,就算是现在国际上已经成熟化的T700材料,都没有哪个厂能造出来。”
    “正想要搞的话,估计得像芯片项目一样,拉一个专项出来.”
    “那么难?”
    唐长红惊讶地说道。
    他知道碳纤维难搞,但其实,他对这个产业并不了解,只是下意识地以为,这是一个解决了材料制法,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对面的高永玉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一开始我也没想到。”
    “但是最近我查了不少资料,也请教了不少业内的专家,才算是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实际上,碳纤维工业,最早还是起源于岛国的。”
    “1959年的时候,岛国发明了用聚丙烯腈为原丝加张力牵伸制造碳纤维的方法,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化,随后便广泛运用在了军民领域。”
    “我们碳纤维研究其实也是始于60年代初,但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恶劣,西方对我们实施了高度技术封锁,加上国内资源紧张,碳纤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非常有限。”
    “一直到1975年,在张爱萍的部署下,我们联合二十多家单位攻关,才终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但也就在这个阶段,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崇拜开始了。”
    “西方成熟产品的冲击下,我们刚起步的产业根本无法抵挡,整整20年的时间,在碳纤维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进步。”
    “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不想搞,觉得投入大。”
    “另一方面,就是引进也引进不了。”
    “你知道的,巴统条约下,技术过硬的公司都不愿意向我们转移技术,连设备获取也极度困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碳纤维工业,最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个畸行的样子。”
    “一句话,原理很熟,技术很强-——T800L这种超前的材料也能迅速理解、掌握。”
    “但问题就在于,工业化量产,几乎没有可能。”
    说完后,高永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后又补充道:
    “哪怕是现在,我们想要引进技术和设备都还是不可能的。”
    “国际上排行前列的那些公司压根不考虑跟我们的合作,二三线的公司,比如英国的RK,对我们也是态度暧昧。”
    “真要去跟他们合作.恐怕我们吃的亏会更多。”
    唐长红默默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国际上的同类产品呢?有办法直接引进产品吗?”
    “不管生产能不能解决,至少先把燃眉之急解决了。”
    “引进不了。”
    高永玉果断回答道:
    “T800L已经属于48K大线束碳纤维中性能极为优异的一种了,哪怕是岛国那边,他们虽然有这类产品,但产量也跟我们一样少。”
    “不过,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设备是齐全的,主要是差在了工艺上”
    “拿工艺换设备呢?”
    唐长红下意识地开口,但随即他便意识到了不妥。
    T800L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级材料,用它来交换生产设备,实在是有些不划算了。
    无论是星火、还是上级部门,都不可能会同意的    于是,他赶紧说道:
    “这肯定不行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拿到需要的设备吗?”
    “目前来说,我们只要解决核心设备的问题,就能解决T800L产量的问题,没错吧?”
    “没错。”
    高永玉点了点头,但随即又说道:
    “问题是,拿到设备,真不是那么容易。”
    “从预氧化炉、到高低温碳化炉、再到收放丝系统这一系列的核心设备几乎都不会被单独出售。”
    “要买,就是买一条生产线。”
    “我们得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让他们把这玩意儿卖给我们?”
    “毕竟,出售这些设备,他们面临的可不仅仅是‘竞争风险’,还有政治风险”
    “明白了。”
    唐长红叹了口气。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试一试。”
    “你去整理一下相关公司的名单,排出一个优先级来。”
    “然后,把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提交给陈果,看看他有没有办法。”
    “星火小组下的民发办已经建立有一段时间了,关系网也开始运作起来了,说不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好,我这就去办。”
    说着,高永玉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而留在办公室里的唐长红则眉头紧锁,盯着那个“2.6吨”缺口的数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另一边,西工大。
    陈果很快就收到了来自603所的求助信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想要找到陈念商量,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    这可不是陈念能够解决的问题。

——    当然,如果叫上他的话,他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系列T800L材料制造所需要的设备,就好像当初他设计的热等静压炉、单晶炉一样。
    但问题是,哪怕有了这些技术,603所的困境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获得解决。
    成熟配套的生产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制造、调试,且不说H-20项目等不等得及,这种不分主次要把所有技术全部抓在手里的发展方式,本来也是不经济的。
    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像唐长红建议的那样,想办法从国外引进一套先进的设备进来。
    有了设备,再结合已经完备的技术和工艺,T800L——不止是T800L,其他各种类型的碳纤维材料,就都能实现量产了。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设备进行逆向工程,还有可能解决设备本身的问题,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这不比什么问题都丢给陈念强吗?

——    但问题是,要怎么做呢?
    国家尝试了接近30年,但最终仍然无功而返的事情,在自己这里,真的能有好结果吗?
    他看了一眼唐长红提交过来的名单,上面的公司不是岛国就是欧洲,其中还有不少公司归属于五眼联盟国家。
    想让他们提供生产线,那纯粹就是痴心妄想.    陈果一边看一边摇头,拿起笔把名单上的公司一个一个地划掉。
    划到最后,剩下的四家公司,居然全部都是岛国公司!
    看来这一次,己方是不可避免地要去跟他们谈一谈生意了    好在因为之前THAAD系统的问题,华夏与岛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松动,再加上美国输出金融危机的行为让岛国方面极为不满,此消彼长之下,他们是否还会遵守巴统条约,也是未知数。
    一个人在极度困难的时候是不会有太多的原则和底线的。
    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听说岛国那边好几个支柱型企业的季度财报已经烂到不能看了,收入腰斩的腰斩、骨折的骨折,官方财政收入更是跌到谷底。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卖点家当,应该不会太难吧?
    想到这里,陈果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信心。
    也许,技术上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完全需要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不过,在正式跟他们接触之前,还是要提前做好策略。
    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迫切性,免得他们坐地起价。
    这部分的工作,就交给民发办那些猴精去处理好了    几天之后,名单上的所有公司都收到了同样的询价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要求购各家公司最先进的碳纤维生产线。
    无论各家公司技术实力如何、无论各家公司产品是否存在优劣对比,全部都一视同仁。
    这一次,民发办摆出了来者不拒的态度。
    只要你愿意给,那我就敢要。
    而且,在询价邮件中,民发办还隐约透露出了一层意思:    “价格从优,先到先优。”
    也就是说,谁愿意第一个接触,就能优先获得华夏提供的优惠条件。
    当然,前提是谈判能继续进行下去。
    这封邮件在碳纤维设备厂商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厂商都会买华夏的账。
    德国,Scholz  Autoclaves公司首先回复邮件。
    他们礼貌地表示了对华夏询价的感谢,但同时,又遗憾地说明,自家的产品不能达到华夏方面的要求,只能拒绝这次合作。
    随后,意大利Miller  Italia、法国FOREST-LINE、美国Electroimpact公司先后答复拒绝合作。
    他们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任何客套,也没有留下一丝余地。
    当然,最坚定的还是美国MAG  Cincinnati。
    他们甚至连正常的答复流程都不愿意走,直接忽略了询价邮件。
    一轮筛选下来,最终表达了合作意愿的,除了英国KR这样的二线公司之外,就只剩下岛国的三家公司了。
    川崎、三菱、羽生田。
    这三家公司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愿望,甚至在愿意派遣代表来华夏面谈。
    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在陈果的意料之外。
    毕竟,欧洲那些公司都是正儿八经的old  money,还算是有点“贵族的矜持”的,不至于因为一次金融危机,就不管不顾地倒戈。
    美国?
    他们本来就拒绝过合作,这一次,只不过是例行询问罢了。
    只有岛国,这个没什么礼义廉耻的民族,才会在自己的主子不行了之后,毫不犹豫弃之而去。
    他们可管不了碳纤维技术给到华夏之后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他们连主子都敢咬的.    (本章完)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2_92228/c467930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