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拜祭凤阳
室鸠巢带着幕府使节团从江户出发。
此番使节团的行程大致归下,先坐船前往长崎港,从那里接走长崎港权人通事官郑瑞后,再一路往南直抵鹿儿岛。
时间来得及,就与中国天使出面调停岛津家与中国军队的战争。若来不及,则直接给岛津吉贵带去德川吉宗的命令以及亲笔书信。
此间事了,室鸠巢会带着幕府使节团,与中国天使一同前往中国,到南京朝觐中国皇帝。
既是探听中国虚实,顺带求赐幕府将军金印,也是要正式确立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并勘定每年贸易数额。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与日本间的关系,并非属国与宗主国,反而是名义平等的“互市国”。
满清入关以后清廷倒是一直都想将日本收为属国,且从清初开始就不断向日本释放善意,包括送还海难生还的日本人。
可以说,康熙除对准噶尔极度仇视外,甚至到了乾隆直接把准噶尔从汗国变成了盆地(你们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
但其对周边属国,乃至宗教一直都是好言好语。
罗马教廷纯粹是自己太作,康熙对他们客气,还数次派遣法国传教士从中斡旋,甚至亲自写信求情。
结果罗马教廷真就以为自己牛逼了,直到日本人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只不过,满清想把日本收为属国,但日本受到唐文化影响极深。
对日本而言,他们反而更认同汉文化为中国正统,而极端鄙视反对蒙元和满清。
山鹿素行于《中朝事实》中甚至言明:“国号数变,遂为北狄(满洲)所并,今岂足以称华乎?皇统传道并得,与天壤无穷,国号不变,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独我大日本而已。”
虽野心居多,却也足够表明此时日本武家政权(幕府、大名、武士),普遍对满清并不认同。
但明朝不一样,前明时期日本就曾数次接受明朝皇帝册封,哪怕幕府改朝换代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室鸠巢带着幕府使节团出使中国,请求恢复两国宗属关系。
除了政治利益外,也是在于朱怡炅的大明,名义上本就是日本宗主国。
尤其眼下朱怡炅又极有可能击败满清,统一中国。
李泓眉头微挑,说道:“幕府要规定每年贸易限额?此事乃日本国内政,我大明不会擅加干涉。”
“如此甚好。”室鸠巢操持一口流利汉话说道。
大明自然不会干涉幕府搞的劳什子贸易限额,因为完全没必要,幕府不可能限制的了的。
朱怡炅现在重新开海,还颁布开海法,组建市舶司,鼓励沿海贸易,好将闽浙地主从土地转移到商业上来。
这样多半会造成巨商豪富,这肯定无法避免。现在是古代,建武二年,普通百姓拿锤子去做海贸生意啊?
就算真有小海商,为了对抗大海商垄断,也必定会抱团取暖,然后,走向商业兼并。
只能说饭一口一口去吃。
说回幕府的贸易限额,且先不提朱怡炅鼓励海贸,未来去往日本长崎的商人货物只会越来越多,那点贸易额根本不可能消化。
再者,把中国单拎出去,长崎的荷兰商馆,每年的海贸交易量,就远远超出了幕府的贸易限额。
幕府大搞贸易限额,不仅无法限制海贸,反而还会加剧民间和地方大名的走私。
尤其平户藩的港口被幕府掐了,平户藩作为海盗窝点,不可能就此从良。
要么走私,要么当海盗,或者二者兼得。
而另一个,萨摩藩则会更直接,他们失去了琉球,又要面临大明索要的战争赔款,还要与幕府结亲。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只能走私。
历史上,幕府最终能真正把贸易限额控制并垄断掉,纯粹是满清这边也搞闭关锁国了。
两边一起大搞锁国,那效果自然出奇的好。
室鸠巢带着使节团,跟随李泓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往长崎接人,再去鹿儿岛给岛津吉贵送信。
……
鹿儿岛。
失去水师舰队的萨摩藩,只能靠岸防大炮防御明军战舰。
但岸防大炮至多防得住大型军舰,却拦不住小型战船还有登陆的明军战兵。
明军轻松击溃了萨摩藩舰队,对萨摩藩更加轻视。
虽说骄兵易败,但那是在于双方实力对等,至少也是相差不大的前提下。
明军虽只有战兵两千,却有糖药手雷锤、开花弹这两样划时代火器。
而萨摩藩纸面实力看似是七十七万石大藩,在整个九洲岛算是无敌的存在,还有个名义上的支藩佐土原藩。
纸面军队绝对已经超过万人,但这只是纸面数据,鹿儿岛城的岛津家本部武士足轻不过三千,还都不是明军那种职责士兵。
<div class="contentadv"> 余下军队全部在各自萨摩藩的支藩分家那里,这是日本武家政权层层架空的必然结果。
援兵什么的完全不存在。
这源于岛津吉贵的改革,由于岛津吉贵、岛津继丰连续两代庶子继位。
这极大影响了岛津吉贵家的统治,所以岛津吉贵为了给儿子铺路,故重新划分了内部阶级。
阶级划分意味着利益再分配,按历史规律,肯定会有人不满意,甚至是反对。
就连种子岛家这种低级家族因为是岛津吉贵的亲信家臣,所以也被抬了一下。
其他岛津分家,还有那些被强制分配利益的萨摩支藩自然更加不满。唯一的好处就是,岛津吉贵这个“本家”的地位提高了。
再者,此番来攻打萨摩藩的可是中国皇帝的大军。
这意味着萨摩藩肯定打不赢,既然打不赢,那为何不保存实力,静待战况。
若是岛津吉贵赢了,他们就出兵帮忙,事后岛津吉贵也说不出什么来。
要是岛津吉贵输了,那就更好了,岛津吉贵更加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甚至于有些分家还想着,岛津吉贵最好就这么死在鹿儿岛城,死在中国军队手上。
虽然还有个名义藩主岛津继丰,但岛津继丰长年患病,蜗居江户城。
不管岛津继丰能不能回来鹿儿岛,其实问题已经不大。
如此各怀心思,萨摩藩败局已定。
淮南,凤阳。
朱怡炅按着内阁那边的行程安排,在御营军的保护下北上前往凤阳府,拜祭大明皇陵。
这里不是朱元璋他老人家的陵墓,而是明朝祖陵,曾经还被大西王张献忠洗劫焚烧过一次。
到了满清时期,这里又被官府下令,强拆房舍,至乾隆年间,明皇陵便已不复存在,唯二碑(有字碑、无字碑)、石人石马还在。
看着眼前虽经过修缮,却还是能见着些许抢桑破败的明皇陵,朱怡炅要说没有感触,那是不可能的。
但也仅仅只是感触罢了,就如现代游客见到名胜古迹一般。
一旁,见皇帝驻足半天也不进去,随行官员还以为是对皇陵修缮不满,连忙苦着脸请罪道:“陛下容禀,皇陵历经战乱,破败太过严重,很多地方都已损毁不复存在,从各处调集石料建材翻修尚需时日……”
“无妨。”朱怡炅摆摆手,倒没说什么一切从简的话。
这里是明皇陵,政治意义大于实际价值,正如紫禁城一样,慢慢修就可以了,大明每年也不缺这么点修缮银子。
进了皇陵,如同昔日告祭明孝陵一样,礼部早已润色准备好了念词。
“大明仁祖皇帝(朱元璋他爸)在天之灵,子孙朱怡炅……”
一番略显繁琐庄重的祭拜凭吊,也没去搞什么大哭什么的,主要是哭不出来。
旁边的起居注官员随即提笔记录:“建武二年,帝谒陵,百官从之,以彰圣德。”
当朱怡炅按着流程祭拜完,都已经临近天黑,朱怡炅拖着疲惫的身躯直接在凤阳府城里头临时下榻。
到了翌日。
朱怡炅才再度亲临准水前线,抚慰军心。
无外乎“将士们辛苦了!”,“军中伙食可还吃的惯?”,“可成家了?”云云。
虽主要是作秀,但朱怡炅能放得开架子,说的也多是家长里短,全然没有半点皇帝威严。
短短一天过去,与前线将士完全打成一片不可能,却也让这些军中将士对皇帝莫名亲近了不少。
军队里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实际见到皇帝又不一样。
至少皇帝种地也并非是用的金锄头。
今天这波宣抚军心只是祭拜时的顺带操作,也不知道回头得诞生多少在军队里吹牛“自己见过皇帝”,“与皇帝老子说过话”什么的。
朱怡炅在凤阳府待了有一个星期左右,中途还特意召见过杨恭一面。
拜祭皇陵、宣抚前线结束,朱怡炅回返南京。
建武二年就这么要过去了。
这段剧情看来都不喜欢,那就切回国内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7_97454/c1166285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