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850再造中华 > 第430章 太平军安庆集会

  接官厅里摆放着两列桌子,按照桌子上的席签,从前往后依次是东殿代表杨辅清、北殿代表古隆贤、䂊殿代表胡万胜、九江守将黄文金……

  中国官场特别讲究座位排序,太平军对此更为看重。从这个座位安排上,大家不难看出,在革命军心目中,太平军各派仍以东殿为尊,其次为北殿,其次为䂊殿。

  古隆贤为北殿代表,心里暗自松了口气。因为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酿成奇祸,北殿太平军也自觉低人一等,有些抬不起头。既然革命军并不刻意贬低北殿太平军的地位,古隆贤也释怀了不少。

  九江守将黄文金也颇为得意。金田团营时,黄文金是广西博白县的拜上帝会领袖,率会众参加金田起义。但博白与广东相邻,离拜上帝会总部所在地桂平县很远。

  因为这个缘故,黄文金始终无法挤入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只沦为一名镇守地方的猛将。东王杨秀清慧眼识珠,让他镇守九江要地。

  (历史上,黄文金是个悲情人物。他智勇双全,是个非常难得的帅才,却因为屡次站错队,始终不得重用。黄文金先是跟着杨秀清,成为东殿大将。杨秀清死后,黄文金受到猜忌,只得投靠国宗韦俊。

  (韦俊被杨辅清逼得投降清朝,黄文金没有投降韦俊,却又被洪秀全嫌恶,再次投靠陈玉成。谁知道,陈玉成早死,黄文金又成丧家之犬,最后只得独当一面,夺占了浙江湖州。

  (洪秀全并不喜欢黄文金,却不得不承认黄文金有大将之才。因此,洪秀全临死前,天京不保,特意嘱托幼天王出城投奔黄文金。黄文金接到幼天王后,却不巧病死,幼天王也很快被俘。)

  一声炮响,声音来自长江上的蒸汽战舰。在座的太平军代表停止了交谈,眼见三个革命军代表相继进入接官厅,坐在接官厅上首的横桌上。

  他们分别是南洋舰队司令李锐、海军陆战队二支队长林启荣、高级参谋陈承瑢。



  太平军代表们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半是期待半是畏惧地看着李锐等人。

  陈承瑢原是太平天国佐天侯,率先归降革命军。他剪去了长发,换上了革命军陆军装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陈承瑢也坐在了上首,令太平军代表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陈承瑢在天京事变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革命军把他奉为座上宾,显然就是明证。

  按照革命军的规矩,开会之前首先点名,陈承瑢负责点名。

  尽管已经告知过点名答到的规矩,这些太平军大将们还是回答得五花八门,有答“到”的,有答“有”的,有举手示意的,还有拍桌子应答的。

  很显然,有些人在借此表达对陈承瑢的不满。李锐翻看花名册,对照着眼前的东殿大将。花名册由情报局提供,上面标明了参会东殿大将的驻地、籍贯、出身等简明信息。

  从点名答到这件简单小事上看,这些太平军大将粗鲁无礼,与李锐期待相差甚远。不过,李锐并不在意,他得先稳住这些人,逐渐收编他们。待收编完毕后,再着重加强改造。

  点名已毕,李锐当仁不让,作开场白道:

  “各位同袍,我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革命军海军南洋舰队司令,名叫李锐。没错,我就是率部攻下天京的李锐。论出身,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社会底层贫民。

  “不一样的是,大家在陆上起事,我则做了海盗。更重要的是,我得遇明主,早早做了从龙之臣。因此,敝人不才,当上了南洋舰队司令,刚刚晋升少将军衔,受封子爵。



  “我左边这一位,名叫林启荣。你们是否知道,林启荣也曾做过太平军,原是东王的亲兵。金田团营时,当今圣上与东王结为兄弟,林启荣也因缘际会,转而加入了革命军。

  “如今,林启荣已是海军陆战队的副司令,军衔为海军准将,麾下有战船、洋枪、洋炮,还有战马,精锐无敌。”

  太平军代表们看着林启荣,一脸的羡慕。五年前,林启荣还是个一文不名的太平军小兵。当时,在座的太平军大将都已开始崭露头角,在太平军中有头有脸了。

  哪知道,人家跟对了人,现在已是准将。这些太平军大将跟错了人,高开低走,甚至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其实,林启荣的本职是陆战队二支队长,军衔本为海军上校。为了节制太平军,杨烜特意把他提升半级,兼任陆战队副司令。这既能提高林启荣的威望,也能提高他的积极性,方便他在武昌前线独当一面。

  李锐继续说道:“我右手边这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陈承瑢之前是太平天国佐天侯,深谙时务,对我军襄助很大。他很受皇上赏识,受封陆军上校,担任革命军高级参谋。”

  这话说得语焉不详,令太平军代表们产生诸多猜测。不过,陈承瑢倒是一脸坦然,既无得意,也无不安,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陈承瑢插了句话:“皇上英明神武,革命军无往不胜。敝人弃暗投明,蒙得皇上赏识,实乃大幸。”

  杨烜并不喜欢陈承瑢这种两面三刀的人,为了笼络太平军,不妨赏他了一个“陆军上校”的军衔。但陈承瑢手下没兵,不像眼前这些太平军,个个都有一块地盘。

  李锐说:“天京事变,诸王互相残杀。洪秀全、洪天贵福尽皆死难,杨秀清、韦昌辉死于内讧。秦日纲不辨黑白,为虎作伥,手上沾满同袍鲜血,早已身败名裂,死期不远。诸位虽不在天京,却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东殿各部,驻防天京城内外的全部被杀,驻防外地的也受到洪秀全的猜忌,无法自安。要不是皇上起兵靖难,说不定在座各位都要被洪秀全诛杀殆尽了。”

  这话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想起天京事变刚爆发时那种雷霆之怒,在座的东殿大将仍然记忆犹新,想想都后怕。

  杨辅清十分乖巧,附和说道:“幸亏革命军及时赶到南京,皇上运筹帷幄,勘定大局,我东殿众将才能幸免于难。这种再造之恩,我们东殿众将没齿不忘。”

  这话说得十分恳切,东殿众将纷纷附和。天京事变后,韦昌辉大肆诛连。洪秀全也发布明诏,诛杀了驻守池州的东殿大将杨元清等人。

  杨辅清与杨元清一样,都是杨秀清的结拜兄弟。只因他驻守安庆,手下兵马较众,洪秀全心存忌惮,没敢向杨辅清下毒手。

  那段时间,杨辅清整天提心吊胆,胡思乱想,压力很大。他召集谋士左思右想,最终得出结论:唯有投降革命军,方称明智。

  李锐话锋一转,说道:“至于北殿部队,在天京事变中罪孽深重,更应痛加忏悔,戴罪立功。”

  北殿代表古隆贤,赶紧说道:“提督韦兄已经知错,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北殿部队的忏悔之心。请诸位看我北殿的实际表现,我们一定奋勇杀敌,为帝国守住武昌。”

  所谓提督韦兄,指的是韦俊。太平天国时期,韦俊为国宗提督军务,负责督师湖北。古隆贤称韦俊为提督韦兄,仍有抬高韦俊的意思。

  (历史上,古隆贤也是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原隶属于韦俊。韦俊投降清朝后,古隆贤追随李秀成,颇受排挤,被安排在皖南贫瘠之地对阵湘军。



  (后来,古隆贤投降湘军,不久解甲归田,得到善终。他在家乡清除恶霸,延师教授族中子弟,颇像几分正直乡绅的模样。)

  杨烜认为古隆贤是北殿大将中的明白人,让李锐对他刻意笼络。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8_98028/c1330631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