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布武 > 第三十四章 平地波澜(上)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南京的气象果然不同寻常,别的不说,这大路的宽阔平坦,就比过往经过的城市要强太多。坐在宽敞舒适的马车里,顾迩然贪婪地从窗口观望沿途的风景,身旁的“钦差”并未令他感到拘束——  “顾丞相(!)离乡有多久了?”

    “哦?四年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有机会重归故里,都是天父恩泽天王洪福啊!”哼,要是认真计算,老子离家怎么也有一百五十年吧?说出来怕吓着你!心里这样盘算,顾迩然的表情却是满脸堆笑,一副谦和的样子。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尔!顾丞相当年怕是未料到会有今日的如此风光吧?”

    “想不到,想不到!”他连连应和:“东平先生,这里距离您家乡不算远呐,日后天兵扫荡清妖,干戈抵定,先生岂非也是一样?”

    “呵呵,那是当然,待天王一统天下,建立起小天堂……普天下男女人人丰衣足食,又岂止我钱江一人风光而已?”

    “东平先生胸怀博大,晚辈佩服!”他口中不断恭维,心里却不以为然:小天堂,真有此等好事,又何必老子跑这一趟?

    方才“钦差”突至,把顾迩然跟小陈吓了一跳——来的居然是钱江!至于这位天王代理宣读的圣谕,更是让他毫无准备地大喜过望:天王特旨,升他为夏官又正丞相,这位子原本是一直是虚悬着的,也只能算作有名无实(注1),不过名义上有了升迁,以他的能力跟杨秀清的关系,想必不须担心无事可做吧?

    何况,既然天王已经表了态,东王绝对没有袖手旁观之理吧?

    果然,顾迩然还无暇推敲天王此举到底是拉拢还是补偿,钱江宣诏甫毕,陈承瑢后脚就跟了进来——东王论功行赏,召见赐宴!不用说,劳动东殿的首席执政传话引见,顾迩然的面子实在大得有些过分了。

    虽说仍无兵权,但毕竟是加官晋爵的好事(对顾迩然来说,在官位上高过曾天养,是最令他兴奋的)如果不是一早完成了心态调节,心境虽达不到宠辱不惊,但已经平和了许多,相信在这个时空难说不多出一个因为大喜大悲失常的精神病患了。

    于是乎一行三数人等,自然而然同乘前往东殿——主管城建的北王办事雷厉风行,短短二十余日,已经把诸王府第整顿拓建一新:杨秀清“公而忘私”,索性把庆贺乔迁新居跟封赏部下合在一块办理,至于此等铺张是否会引起天王不满,九千岁是没兴趣考虑的……

    其实,这样略带示威性质的场合,并不适应钱江的身份前去。但搞不懂这个高深莫测的钱先生不回去向天王复旨到底所为者何,既是陈承瑢并无意见,顾迩然也只有闷声发大财,等着看好戏了。

    ……

    ※※※

    东王王府的地址选在旱西门黄泥岗,原是山东盐运使何其兴的宅第,杨秀清之看重这个地点,一半是因为风水极佳,更多则是出于保安的需要:事实上,东殿的宏大气势,不必进去“瞻仰”,光看大门外的造势就足以令人倒抽一口冷气了。

    “顾丞相,请!”在门外迎宾的东殿吏部尚书李寿春颇为恭谨,即使顾迩然一时愣愣地哑然失态,也只是微笑着静静等候。

    从下马车伊始,顾迩然便被东王府的气势惊得目瞪口呆,不光是因为楼宇巍峨——这个时代还不具备令他如此震撼的建筑技术——更多的成分,来自于王府的“配套设施”:王府门前是约莫五层楼高的望楼,同时起仪仗和保卫的作用,在顾迩然看来后者的功能更大一些;府院的高墙差不多近五丈,修砌得坚固严密,墙头上隐约有物体反射着金属特有的光芒!门楼外设有一面直径五米的大鼓,靠墙是十二门青铜大炮一字排开,青灰色的巨大炮身精光澄亮,无声中透出的压力令人心悸不已。而府邸外围东西还有两个稍小的馆舍,与主体建筑成犄角之势,虽然格式精致,但其中隐藏着的肃杀之气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兵营……

    乖乖,这还是王爷府邸吗?一瞬间,顾迩然几乎产生了自己正站在一座要塞前的错觉。

    好在有陈承瑢在背后轻轻推了他一下,  避免了顾迩然继续发呆出丑。他尴尬地笑笑,一面转移话题掩饰自己的失态:“陈丞相(注2),殿下这府邸果然气派非凡啊——不知门前这鼓炮是派什么用场的?”

    按说王府戒备森严,部署些火器也不值得奇怪,但把大炮搁在城内,正对街道好象实在恐怖过头了。

    仿佛清楚他的想法,陈承瑢呵呵一笑:“顾丞相还不知道吧?这是东王殿下下令安放的礼炮,早晚都要鸣放的,以示威严——待会开宴时候施放起来,那气魄可非比寻常咯!”

    原来不是当武器用啊?如此威力可观的大炮居然只用来当礼炮,杨秀清的排场,也奢侈得够可以了。心里面盘算着,顾迩然随引路的一行人直入大门,对布局如此独特的东王府,不免好奇地偷眼张望,对他颇失礼仪的举止,陈承瑢只作不见,在一旁继续说明道:“至于那面鼓,就是东王顺应民意,体察下情,准许百姓若有冤屈,可随时击鼓鸣冤,求殿下做主。”

    “殿下英明!真乃天国洪福!”嘴里唯唯称是,顾迩然心中可大不以为然,“击鼓鸣冤”?作秀而已。难道还真的有不知死活的家伙会来不成?更别说主掌天国各般军国大计的东王,根本没有如此的精力了。这样不考虑实际可操作性的做派,真是像极了“面子工程”呐!

    果然,对陈承瑢的说法,已经有人提出质疑了——“请问陈丞相,东王殿下日理万机,如何有这般空闲来处理这等小事?”

    陈承瑢正在兴头上,这时被打断颇为气恼,停下脚步;顾迩然也抬头朝发话的人望去,钱江正不动声色看着他们,眼底却似乎浮现起一层不屑的意味。

    身为东殿的首辅,对钱江的“挑衅”,陈承瑢当然有坚决反击的必要,他冷笑道:“东殿有十六部丞相七十二员尚书,承宣、仆射各居其位,各称其职,自当效命天国,为殿下分忧——东平先生此言,未免是过虑了!”

    “哈哈,十六部丞相七十二员尚书……效命天国!”钱江不阴不阳地应和着,目光却投向王府大门上嵌的对联,“东国诸侯替天行道,王威千里顺地无疆。”他哈哈一笑,“陈丞相,这是你的手笔吧?好威风好煞气啊!”

    ……

    这下连顾迩然都觉得钱江过分了,在东殿居然如此跋扈,不但讽刺了陈承瑢,而且摆明了不给东王面子,就算是出于洪秀全的授意,难道他丝毫不怕杨秀清报复吗?

    总算陈承瑢还算涵养过人,似乎完全没有听出钱江话里讥讽的含义:“东平先生谬赞——东王府上上下下三千五百五十七人,无不戮力共济,鞠躬尽瘁。承瑢区区一支秃笔又哪写得出殿下威严,天国气象?”

    “威严么?很传神啊!”钱江脚下不停,口中也丝毫不缓:“替天行道顺地无疆,这样的气魄,除了东王果真没有第二个人当得起啊!”

    ……

    见二人并未把舌战进一步升级,顾迩然勉强送了口气,但到了二门的对联前,见钱江又停下观看,他的心却又提了起来。

    这副对联与前面不同,乃是断字起行,上联为:位冠百僚,肇启天朝新日月;下联是:职司左辅,宏开景运大乾坤。估计同样出自陈承瑢之手,钱江不紧不慢地看着,一面点头,直到读完全部才神情俨然开腔道:“这副可比前面要好多了,位高权重,这副联倒也贴切,只盼东王殿下莫要辜负这两句啊!”

    此话一出,在场诸人齐吃一惊:杨秀清是何等身份,威严所在,就算是在背后也无人敢乱加评语;钱江竟然用这等老气横秋的态度发言,更别说当着东殿属官群僚了。

    陈承瑢强忍不悦,沉声应道:“东王睿智英明,自有计较——东平先生怕是操心太多了——庆功宴开在即,李尚书等还有其他客人要引见,东平先生步步停留,若是迟到,可就失礼了!”

    “好,好,钱某一时忘形,还请多包涵!大家这就走吧!”钱江拿出一副不为己甚的派头,别人也毫无办法:天王钦差的身份,也不是一般人动得了的。

    “这顿饭可不好吃呢!”虽然还对围绕对联打的哑谜仍然不解,但那微妙的对抗态度,顾迩然又岂会看不出来?宴无好宴,钱江还未必有胆量公开出来搅局,但这样不冷不热的几句话,恰似投入水中的小石子,本身或许无足轻重,却把难得的平静破坏了。更何况,他这样做的目的到底为何,自己还不知道啊!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心中一阵怅然,这两句诗顿时冒了出来,他感到说不出的憋闷,开始时的好心情也风吹雨打去无踪了!

    (注1:太平天国前期政令都归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执掌,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得与议政。六官丞相仅有其名,只在奉命出任兵事时,才有独当一面的权力。因此,丞相虽然理论上是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正副又正又副建制共二十四员,但到定都南京分封时,实际只有十六员丞相而已。

    注2:陈承瑢封天官正丞相,为东殿官员级别最高的。)

    ※※※

    首发幻剑  转载请保留

    ;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695/c41931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