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谈判桌上,日资企业的代表们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算计。
他们首先抓住国企工厂设备老化的问题大做文章,声称这些老旧设备不仅需要高额的维护成本,而且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必须大幅贬值计算。
尽管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转下仍有一定价值,但日资企业却强行将其估值削减了一大半。
对于国企工厂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这本是一笔重要资产,日资企业却以景阳区地理位置并非绝对优越为由,质疑土地的潜在增值空间,给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周边类似区域的市场行情。
在谈及技术专利和人才资源时,他们更是百般挑剔。
对于一些在行业内仍具有一定领先性的技术专利,日资企业以过时、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由,几乎不予估值。
而对于国企多年培养的技术人才,他们则表示只愿意选择性接收部分人员,且给出的薪酬待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试图进一步降低收购成本。
此外,日资企业还在收购条款上设置重重陷阱。
他们提出,收购后将承担部分国企的债务,但前提是景阳区政府必须承担剩余债务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且要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期限长达数年。
这些国企工厂,若按照正常的资产评估,总价值至少在八个亿以上,然而日资企业却凭借着这一系列手段,仅仅出价一个亿,就妄图完成对这十五家国企工厂的收购。
他们知道景阳区的窘迫,不断强调自身所承担的风险与未来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以此作为压价的理由!
尽管这个价格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但景阳区为了摆脱困境,盘活经济,最终在多番权衡利弊之后,无奈地接受了这一近乎掠夺式的收购方案。
后来自然不必多说,老百姓炸开了锅,大骂这是当代“二十一条”,斥责相关人等是卖国贼,无耻至极。
他们难以接受国企被贱卖,觉得国家利益和工人权益被公然践踏。
周家人为平息众怒,动用各种手段。
他们控制舆论,让负面报道减少传播,还对带头抗议的民众软硬兼施。
一番操作下来,反对声渐渐被压下。
日资企业低价收购国企后赚得丰厚利润;景阳区政府甩掉财政包袱,能发展其他领域;周家推动收购,成了改革“急先锋”。
只有工人和老百姓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多少年后,又有谁还记得那一万六千多名下岗职工呢?
别问,问就是改革发展的阵痛。
……
思绪拉回到现实。
“小秦,这种办法,以后就别再提了!”柳风致神色凝重地站起身来,目光严肃地看向秦淮书说道。
他怕秦淮书不理解,紧接着又补充解释道:“你也清楚,当下的形势极为复杂敏感。国企,那可是国家的重要资产,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与根本体制,哪能轻易就全部转手给外国人?别说外国人,哪怕是我们本国的民营企业,也不行!”
他微微顿了顿,表情愈发郑重,继续说道:“你不妨仔细想想,倘若一家国有企业,最终被外资企业掌控在手,那么,这家企业的性质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大家都在激烈争论企业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它到底该算哪头?这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
秦淮书无奈地苦笑一声,他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毕竟现在是1990年,第二次思想理论之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甚嚣尘上,各方观点僵持不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对意识形态问题高度敏感的氛围。
在这样关键敏感的时期,政府官员每个人行事都如履薄冰,基本上没人敢碰这类话题。
稍有不慎,一顶“走资派”或者“资本家走狗”的帽子,就会扣到你的头上!
到那时,百口莫辩,自身的政治生涯甚至个人生活都可能遭受沉重打击。
秦淮书赶忙点头,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柳区长。这只是我个人浅薄的想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当下复杂的形势以及国企性质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国企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我提出让外资企业收购国企的建议,确实过于草率和理想化了,没有权衡好其中诸多复杂的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还请您原谅我考虑不周,日后我定会更加谨慎地思考问题。”
柳风致笑了笑,生怕打击了秦淮书的积极性,赶忙说道:“小秦,想法虽不太现实,但你积极思考的劲儿值得表扬。咱们面对景阳区的难题,就需要你这样敢想的年轻人。”
“这次思路行不通,却能启发咱们换个角度想办法。别因为我这话就畏缩,以后有新点子尽管提,咱们一起琢磨,说不定就能找到出路。”
秦淮书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心里清楚,这十五家国企存在的问题积重难返,单靠内部调整变革,基本没有解决的可能。
柳风致此刻不同意外资收购的提议,是因为火还没烧到他眉毛。
可一旦事情发展到无法回避的地步,当他真正直面困境时,到底会不会改变主意,就很难说了。
当然,要是真走到让外资企业收购这十五家国企那一步,秦淮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前世那家日资企业参与进来。
那家日资企业,在当年的收购中,简直把“黑心”二字明晃晃地写在脸上。
巧的是,秦淮书认识一家德国企业。
此前,他的公司不止一次与这家德国企业合作。
多次打交道,双方对彼此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商业信誉都知根知底,合作一直很顺畅。
……
下班后,秦淮书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他在早阳区拥有一套别墅,面积四五百平,尽显奢华。
秦淮书的公司业务广泛,涵盖娱乐、外贸与金融等多个领域,公司每月都能为他带来三千多万的丰厚收入。
然而,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这家看似风光无限的公司,在 1992 年初便会走向倒闭。
前世公司破产,秦淮书也只能从纨绔子弟,无奈转身踏入官场。
每每一想到公司倒闭的原因,秦淮书肠子都快悔青了。
追根溯源,公司的覆灭主要归咎于两起重大国际事件。
……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9_159017/c2100872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