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却说董猛持手诏去见楚王,命其起兵。楚王道:“事关重大,我须入内,再请明旨。”
董猛道:“辗转需时,一旦泄露,便非密诏本意,王宜急行,不必有疑。”
楚王也正想借着密诏泄愤,遂即调集北军,又矫诏召集城内城外三十六军,晓谕道:“司马亮、卫瓘暗图不轨,我今受诏都督中外诸军,凡在值警卫,严加戒备,其余诸军,各需前来,助顺讨逆!”
又矫诏道:
亮、瓘官属,一无所问,皆罢遣之;若不奉诏,便军法从事。
命公孙宏、李肇率兵包围司马亮府;清河王司马遐——也是晋武帝之子,率兵去收卫瓘。——顿时,军马急驰,城中大扰,居民惊恐,关门闭户。
太宰府督将李龙急报司马亮:“楚王已变,请太宰火速调兵防卫。”
司马亮听了,不以为然道:“便是楚王再凶暴,若无圣旨,岂敢为变?”
李龙道:“正是楚王,乱兵马上就要到了。”
司马亮还在迟疑,就听府外人喊马嘶,燃起的火炬照亮内外。司马亮大惊,急登院墙,只见无数甲兵,早将府院围了。公孙宏、李肇坐于马上,大叫:“开门!”
司马亮问道:“两位将军何故到此?”
公孙宏道:“奉诏拿汝,不知有它!”
司马亮惊骇问道:“如有诏书,请将诏书见示!”
公孙宏道:“诏书在楚王处,待会自会叫你见着!”督促兵马,攻打府门。
太宰长史刘准向司马亮请道:“观此必是奸谋。府中俊义如林,犹可尽力一战。”
司马亮道:“我之赤心,可破示天下,既有诏命,我自有向圣上申辩之处,不可造次。”说话间,府门已被撞破,甲兵涌入,府内之兵欲待来战,公孙宏喝道:“圣上有旨,只为司马亮一人,其余官属,一无所问,若不奉诏,便军法从事!”府兵大惧,各弃兵甲,一哄而散。李肇向前,擒了司马亮,令兵士将他押到一辆马车下,等候发落。时值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六月,天气炎热,士兵们悲悯他是个王爷,还轮流为他搧凉驱蚊,直到第二天天将放亮,仍没人敢向他下黑手。忽有楚王令到:“能斩亮者,赏布千匹。”士兵们闻令,立时大变,竟都如疯狗一般一涌而上,挥刀乱砍。人头被抛到宫门北墙外,须发耳鼻,全遭损毁。
再说司马遐率兵来擒卫瓘。卫瓘左右都劝道:“疑是矫诏,请调兵拒之,再上书分辨,等到证明诏书是真,再受擒不迟。”
卫瓘道:“楚王再浑,如无内旨,也不敢擅兵,矫诏不矫诏,其实已不重要了,当年凌云台上,我进谏不成,便已埋下今日之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便命打开府门,整衣正容,坦然面对。甲兵立时涌入,中有一将,原是卫瓘任司空时的帐下督荣晦,因曾犯错,遭到卫瓘斥责,因此怀恨,等到收捕卫瓘时,荣晦正好在内,等府门一开,当先冲入,手起一刀,杀了卫瓘。荣晦还不肯罢手,又带领甲兵搜捕卫瓘家人,连斩卫瓘三子六孙。只有其孙卫操、卫玠二人,因年幼有病,被保姆带出住在医家,才幸免于难。
——杨骏死后,司马亮与卫瓘执政尚不足四月,一夜之间,都死于非命。
岐盛遂向楚王进言道:“司马亮、卫瓘都已伏诛,臣观朝中势力,除了皇后,无出殿下之右者,殿下何不乘现在的兵势,一鼓作气,杀入宫去,废悍后,匡王室,以安天下?”
楚王道:“皇后于我有恩,我怎可行此大逆之事?”因此不从。整顿兵甲,去皇宫复命。
这时,天已大亮,贾南风已知楚王得手,心下大快。正巧宫外来报,说楚王已到宫外,部众集结,等候召见。贾南风便要传见。董猛赶前,阻道:“娘娘且慢,切不可传楚王上殿!”
贾南风道:“为何?”
董猛道:“太宰、太保皆朝廷宿望,虽有废立之嫌,但无真凭实据,以此杀之,朝臣必以为冤,娘娘如传楚王上殿,是坐实了娘娘与楚王有谋,如此,必致朝廷震动,不可不慎。”
贾南风道:“如此,楚王哪里如何交代?”
董猛道:“楚王心性狠戾,连诛二公,天下权威将尽归之,人主何以自安?不如趁其权势未稳,指其擅杀之罪而诛之。”
贾南风喜道:“如此最好!”便令殿中将军王宫出宫,手举“驺虞幡”,向众喝道:“楚王矫诏,擅杀大臣,众莫听也!”众军见有“驺虞幡”出动,大为震骇,各自弃械,一哄而散。霎时间,楚王周围走得不剩一人,窘迫不知所措。宫中禁兵随即涌出,擒了楚王,押送廷尉,论成死罪。
临刑,楚王从怀中取出晋惠帝亲笔写下的密诏,请监刑尚书刘颂过目,痛哭流涕道:“我有幸托体于先帝,而受枉乃如此乎!”死时,年仅二十一岁。刘颂伤感唏嘘,不能抬头。随后,公孙宏、岐盛、荣晦等都被擒获,灭其三族。
到此,贾南风借力打力,一连诛杀杨骏、司马亮、卫瓘三大臣,随即又杀楚王司马玮,将权力路上的所有障碍全部铲除,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大权独揽了。于是,委任亲党,以族兄贾模为散骑常侍,加侍中;表弟裴頠、外甥侄子贾谧皆为侍中。
单说这个贾谧,却有一段来历:
贾谧,本名韩谧,字长深,乃贾后之妹贾午之子,其父韩寿,官至散骑常侍。贾充先曾生下一子,取名贾黎民,三岁时,贾充下朝回府,见乳母正抱着贾黎民嬉戏,于是上前与儿抚*爱,被其妻郭槐看见,遂疑贾充与乳母有私,待贾充次日上朝后,竟将乳母活活鞭死。贾黎民恋念乳母,终日啼哭,遂致夭折。不久,贾充又得一子,另外雇一乳母,到满一岁时,乳母抱儿见父,贾充又与儿抚*爱,冤冤相凑,被郭槐看见,又以为贾充与乳母有私,将乳母处死。其子随后又因此夭折。从此,贾充便再无所出,因此绝嗣。贾充死后,郭槐上书晋武帝,托称贾充遗意,将外孙韩谧过继给贾黎民为子,立为世孙,以续贾氏宗脉。晋武帝恩允其请,韩谧因此改姓为贾,自此称为贾谧。
贾谧虽然骄奢,但喜读书,文才出众,好结士大夫,常常开阁相迎,宾客盈门。时有荥阳潘岳、渤海石崇、欧阳建、吴国陆机、陆云兄弟、兰陵缪征、京兆杜斌、挚虞、琅琊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瑰、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珍、太原郭彰、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兄弟等名士,都投附贾谧,号称“二十四友”。潘岳、石崇,尤其谄媚贾谧,每每故意等到贾谧与郭槐外出时,来到府前,伏于路旁,远远望见车子扬起的尘土,便当街叩拜。——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为贾谧二十四友之首,才名冠世,姿仪奇美,号称天下第一美男,而性情轻躁,好趋炎附势,其母常戒之道:“汝当知足,奈何奔竞不休?”而潘岳终究不改。
贾南风因贾谧有才,格外宠爱,倚为臂膀,凡有诏命,多使贾谧起草。贾谧遂举张华为辅政大臣:“张华系出庶姓,儒雅而有谋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既可托六尺之孤,也可寄百里之命。宜以朝政相委。”
贾南风犹豫不决,遂问贾模、裴頠:“朝政大事,谁可为托?”
二人皆道:“无如张华。”
贾南风大喜,即将张华召回,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后又加封为司空、壮武郡公。
张华尽心辅政,弥缝补阙,贾南风虽然凶险,犹知敬重张华。贾模、裴頠等也都佩服张华才略,遇有大议,都推张华主张。因此,张华辅政后的数年间,虽然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静。但天有不测风云,人祸虽静,天灾泛起:
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夏五月,蜀郡山移;淮南、寿春洪水暴涨,山崩地陷,毁坏城府及百姓房屋无数;六月,寿春又大地震,上庸山崩;秋八月,上谷、居庸、上庸并地裂陷,水泉涌出,人死无数。
元康五年夏四月,彗星现于西方;六月,金城地震,东海雨雹,荆、扬、兖、豫、青、徐六州又洪灾泛滥;秋七月,下邳暴风,摧屋拔树;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大风狂吹,禾稼尽毁;冬十月,洛阳武库忽然失火,所有历代所藏之宝,如孔子履、汉高祖斩蛇剑及二百万军械悉数被焚。
元康六年,关中瘟疫流行,随后大旱,一斛米飙涨至一万钱。
种种灾祸,接连不断。百姓流离,天下大饥。诸州郡县接连上奏,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晋惠帝大惑不解,与百官道:“百姓愚笨,没有树皮,何不吃肉糜(粥)?”百官无不窃笑。又曾游于华林园,听见蛤蟆叫声,便问左右:“池中鸣者何物?”左右答道:“是蛤蟆。”晋惠帝又问:“蛤蟆是官家所养还是私家所养?”左右惊愕,无一能答。晋惠帝大怒,便要杖责。一人情急生智,答道:“在官家池中便是官家所养,在私家池中便是私家所养。”晋惠帝方才息怒。
忽得西北来报,秦、雍二州,氐、羌皆反,拥立氐帅齐万年为帝,大闹关中。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信用“嬖人”孙秀(与前面说到的吴国孙秀并非同一人),屡与雍州刺史解系争军事,互相弹劾,以致寇势越发长大。晋廷大惊,急将赵王司马伦征还洛阳,另以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夏侯骏为安西将军,周处为建威将军,卢播为振威将军,共讨齐万年。
却说周处,字子隐,江东义兴人,乃东吴名将周鲂之子,自幼膂力过人,不修细行,成为乡里之患。一日,周处行于乡里,见父老各有忧色,便问道:“今时和年丰,为何不见人有喜色?”父老叹道:“三害不除,何喜之有?”周处问道:“何为三害?”父老道:“南山白额虎,长桥水下蛟,与君一道,同为三害。”周处道:“若所患止此,我能除之。”于是入山,射杀猛虎;又投水搏蛟。那蛟时沉时浮,游行数十里。周处搏击三日三夜,终于杀蛟而还,与乡亲慨然道:“我前时作恶乡里,害同虎、蛟,今二害已除,我也当改过自新了!”于是辞别乡里,去吴郡向陆机、陆云兄弟求学。
——陆机、陆云皆东吴名将陆抗之子。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各以文章冠绝当世,时人称为“二陆”。
当时陆机正云游在外,周处遂向陆云求问道:“处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奈何?”
陆云道:“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从此,周处笃志读书,砥节砺行,只一年,学业大长,名闻东吴,遂被征为东观左丞。吴亡之后,晋闻其名,先后拜为新平、广汉太守,因政绩卓著,征召入洛,拜为散骑常侍,随后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周处刚正不阿,弹劾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曾经违法,廷臣无一敢言,周处调查清楚,上奏弹劾,因此将梁王得罪。
中书令陈准悉知其中隐情,料梁王必害周处,即向晋惠帝谏道:“夏侯骏与梁王,皆皇亲国戚,非将帅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罪。而周处吴人,忠直勇敢,人单势孤,在朝中,只有仇人,而无后盾。宜诏积弩将军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周处前锋,则必能殄寇;不然,梁王必命周处为前锋,陷之死地而不救援,结果必败。贼寇非但不能灭,反亡一国家良将,岂不可惜?”
晋惠帝道:“朕诏已下,岂可更改?且周处正由梁王举荐,随同征战,正是要他立功朝廷,岂会害他?”竟不听。
陈准无奈,于是来劝周处:“君有老母,何不以终养为名,辞去此任?”
周处道:“忠孝之道,不能两全,我既已辞亲事君,则不能顾全私义。我得罪权贵,此去有死而已!”慨然出征。
到了长安,梁王果然怀恨,以周处为前锋,只给五千步卒,令其出战。
周处道:“齐万年有兵马七万,而殿下给臣只区区五千步卒,若无后援,必遭败没。”
梁王怒道:“将军胆怯了么?”
周处正色道:“臣并非怯敌,更不惧死,但恐因此而为国家蒙羞,岂非大误?”
梁王敷衍道:“你只管去吧,援军随后就到。”
周处虽知梁王不过是敷衍之词,但军令不可违,只好出战。
当时,齐万年正纠率七万兵马,屯于梁山(在今陕西省麟游、乾县西),得知周处将来,与其众道:“周府君曾为新平太守,我知他才兼文武,不可轻视。若他专断而来,必不可当,我等只有退避一法。若他受制于人,此来不过送死。”后来探马又报,说周处受制于梁王,只给五千步卒,不见后援,齐万年大喜道:“我无忧矣!”
却说周处率军前进,到了六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已距梁山不远,便令就地安营,等待后援到后,再一同征进。次日,天刚黎明,周处一军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梁王便接连传下令来,催促周处出战。周处知梁王有意害己,愤然上马,吟道: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于是进战。从早晨血战到傍晚,与叛军血战数百回合,杀敌近万,直到弦绝矢尽,都不见援军身影。左右都劝周处退兵。周处按剑道:“古之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梁王负约,令我独战,陷我于绝境,是我效节致命之日也!”大呼奋战,力竭至死。全军皆没。
败报传到洛阳,晋廷大震。晋惠帝设朝,令群臣再议征讨。张华、陈准一齐奏道:“赵、梁二王相继在关中,皆雍容骄贵,师老无功。要破秦、雍寇乱,非积弩将军孟观不可。孟观沈毅刚猛,文武兼备,当授他以专讨之职,必能殄寇。”晋惠帝于是就以孟观为征讨将军,领精兵三万,专行西讨。
孟观奉命出军,到了长安,与梁王相见,传达诏命。梁王知道孟观乃贾后宠臣,哪敢得罪?且将关中兵马都交由他来调遣。孟观率军径赴梁山,身当矢石,大小十数战,无不克胜,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正月,大破氐众于中亭(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生擒齐万年,枭首示众。不过百日,氐、羌之乱皆平。
晋廷额首称庆,封孟观为东羌校尉、右将军;征梁王还朝,拜为大将军,另以河间王司马颙为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时有太子洗马江统,字应元,以为氐、羌之乱虽平,尚不足以惩后,应趁消灭齐万年之威势,将氐、羌迁回边塞,绝其乱源,特著《徙戎论》呈奏朝廷,期待实施。不料书呈上去,便如泥牛入海,没了音信,却从深宫内传出一件关于贾南风的惊天秽闻,震动朝野。
欲知这是个什么样的惊天秽闻,请看下集分解。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0_30411/c87762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