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北大唐 > 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

  “这不是王兄吗,今日王兄也有闲情雅致来逍遥醉喝一杯!”

  坐在沙发上身穿绸缎白白胖胖的中年汉子,右手拿着酒杯左手搂着给他倒酒的胡姬那纤细的腰肢,眼睛紧紧盯着一楼舞台上一众穿着暴漏,胸部高挺显出深深的****跳着胡旋舞的胡姬,一张大肥手却还不忘从胡姬的腰肢摸上了那高挺的胸脯。胡姬似乎没有查觉胸口上那支大肥手,或者说早以习惯了,仍然笑靥如花见胖子酒杯里的酒喝完了就给满上,嘴上还在为胖子推荐着逍遥醉有哪些好酒好菜。

  胖子闻声扭头见是老熟人,挥着手招乎:“原来是张兄,好久不见,快来这坐坐,与兄弟我喝一杯!”

  张越不客气的坐在王胖子旁边沙发上,这张外形奇怪的椅子坐着还挺舒服,看来吾离开长安这段时间燕王府又搞出了新东西。进逍遥醉只在二楼见到南面放了三张这种椅子,剩下的都是离开长安前的那种没有坐垫的硬木椅。这椅子看上去做工精细,最为重要的是坐上去既松软又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异常舒适的感觉。

  王胖子又招来一位胡姬为张越倒酒祝兴,叫了两瓶飞花雪月三瓶羽花台。

  “听闻张兄前些日子去了一趟洛阳,将燕王府出的各种名酒运到洛阳去卖,想必一定是大大赚了一把!”王胖子本名王俊,被人背地里叫王胖子,因为他从小到大身材都很胖,是长安有名的富商。本宗是太原王氏,可惜他这支是庶出,家在祖父那一辈就沦落到只能靠经商为业。而张越则是世代为商,几代家私却也比不上王胖子,在长安商人圈中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气。

  “哈哈哈,王兄见笑了,燕王府出的酒虽是好酒,但毕竟才刚出,在长安有了名气可在洛阳还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某也只是先行开路罢了。在洛阳费时一个月将燕王府中的好酒在洛阳打响了名气,此次就赚点辛苦钱。”张越的谦虚王胖子打心地不信,据自己所知,燕王府出的酒只要闻下酒香就会勾得好酒之人的酒虫跳动不已,只要尝一口还有人能控制口腹之欲吗?当世几乎少有不沾酒之人,由其是那些士子文人更是好酒如命。

  两人举杯畅饮,谈笑长安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各种趣事大事,如许敬宗一把老骨头都快入土的人了,前几日在平康坊又看上哪个小娘子将其纳为妾,不知他那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几下。西市惯偷于二郞不长眼居然将雍州法曹参军的钱袋给偷了,法曹参军亲自带着长安衙役在西市搜了几天终于将这个闻名长安数年的小偷于二郞给逮住了,直接一顿板子打的半死再发配岭南。逍遥醉最近又增加一个好玩的游戏,四人凑一桌享受胡姬的服侍边饮酒边打麻将,可谓乐的逍遥,据说这是从燕王府中传出来的,以经在长安刮起了一阵麻将风。

  “张兄,逍遥醉这些酒如何?”

  “好酒,逍遥醉的酒若称天下第二,绝没有其它酒可称天下第一。”张越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以自己十多岁便随父亲四处经商数十年,遍尝天下各地好酒的经验来说,逍遥醉的酒绝对可以称天下第一。

  “吾也认同兄弟的见解,从逍遥醉开张到现在,店内天天爆满,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只要有些闲钱不是来此喝一杯就是在旁边的青山绿水买一瓶回去,以至于西市原本生意红火的胡姬酒肆现在都有些惨淡经营了。”王胖子嘴上说着话语间却有些羡慕嫉妒恨在里面,自从逍遥醉在西市开张,自家酒肆可是没过多久就关门大吉了,自家的酒肆就在逍遥醉对面,不关门才怪。这逍遥醉的后台也太硬,自己背后依靠的权贵跟本没法和人家比,只得把自家酒肆改成卖些泡酒的药材这才有点生意。

  “酒是好酒,可惜就是产量太少,连长安都满足不了,吾在洛阳将逍遥醉的酒打出名气后那可是几天内就卖光了......”

  就知道这老小子不老实,刚才还说去洛阳一趟没赚什么钱这会不就什么都抖出来了吗?王胖子在心里哼了一声,面上却仍然嘻嘻哈哈。

  张越说的口有点干,拿起酒杯喝了一杯,“王兄你是不知道,吾带去洛阳的酒太少了,东都很多贵人都没能买到,买到的人家也嫌太少,都跟吾打好招呼,尽早从长安运些好酒过去要第一时间卖给他们,有多少要多少。”

  “吾能这么快从东都赶回来就是看家中的伙计有没有多囤积点燕王府的好酒,有机会还想去拜访下燕王殿下,看能不能直接从殿下那里大量购入。”

  老小子,打开了东都的一条财路,这家伙应该没回来几天肯定还不知道燕王府中的消息,即使是长安的人也没几个人知道燕王在长安城南造了一家很大的酿酒坊。

  王胖子略显神密压低了声音道:“张兄,你可知燕王府中最新动向?”

  “哦?”张越瞧王胖子那神密的表情,将放到嘴边的酒杯放下,“不知!吾才刚回长安几日!”

  “嘿嘿!”王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继续道:“前几日吾打听到燕王殿下在长安城南南五台山下滈河旁建造了一座占地达10亩的酒坊,预计一个月后就能大量产酒,到时青山绿水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每日限制酒的出售量。我们若抢先一步在酒坊出酒时就大量购入然后运到繁华的州县去卖必能大赚一笔!”说着王胖子脸上都有些潮红,本来自己是不想告诉张越的,自己一个人吃总比两个人分吃强,可最后想了下。这燕王府出的酒贵尤其是好酒那就更贵了,以自己一家的实力买不了多少。到时当其他人知道燕王府开始不限制对外售酒时人人争相买再运到各地去,自己一家的先机也就没什么用了。先别人一步抢占离长安近的各州县市场,别的商人就只能拉到更远的地方去卖,自己就可以省了一路上的商税、路费还有危险。

  张越听王胖子这么一说也想明白其中的关建顿时眉开眼笑,两人在一脸迷糊的胡姬面前不顾形象的笑了起来,接着痛饮几杯。

  昨天视察酒坊的李煜在做完一天基本课后就开始思索想到的玻璃、镜子。

  思索不如查书,好象唐代就有琉璃。

  自从王府建立之后李煜一直在派人收集天下从古自今的各种书籍,尤其是历史上那些名人所著,如诸子百家的书籍更是重中之重,不过有些书到是可惜了,在历史上名字响当当的书籍早在千年前便以失传,只在后人的一些著作里留下只言片语。

  如中华文化瑰宝《剑道三十八篇》李煜在前世就被确定为汉代就失传了,后世只剩下明代《浑元剑经》,由明代剑客毕坤所撰,为道家剑仙修炼典籍。

  中华五千年有关剑法的书籍可谓少之又少,传世名著更是只有《剑道三十八篇》和《浑元剑经》。现在离汉代不过几百年,李煜想也许天下中还有人搜藏着《剑道三十八篇》不一定在汉代就失传,还没开府便让人一直留意寻找此书,但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

  “尼玛”!李煜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在一本记述各种手工业的书籍上看到了琉璃的介绍。

  尤其是看到琉璃有色如寒冰那不就是无色吗?不就是和玻璃一个样?据自己前世的印象华夏古代的琉璃和后来的玻璃不是一个东西,玻璃无色廉价,琉璃有色如玉在古代一直被视为珍品。

  看到这样的说法李煜差点认为琉璃就是玻璃了,其实琉璃与玻璃并不完全一样,也可以说琉璃是玻璃的一种,在才质上琉璃比玻璃多了金属成份。琉璃也有玻璃那种无色品,琉璃的色泽光润,玻璃做的透光度不好。

  其实据考古发掘证实,华夏至迟在西周初期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隋书》第六十八卷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初年有一位学问渊博、技艺出众的工匠何稠,鉴于外来琉璃的珍罕难得,依据传统的绿瓷制造方法制成了绿色透明的琉璃。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工艺艺术品,它的价格比水晶还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的特殊性,而且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因此其成本非常高。其二,琉璃是一种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前世的李煜只知道点琉璃好像不是玻璃,至于具体的则一概不知,才有此等缪误。

  “殿下!”崔玄手上拿着一好几张上面写满字的纸卷前来,见是崔玄到了李煜放下手中的事情。

  “殿下吾以草拟好了逍遥醉、明月轩、青山绿水、逢木春先在天下哪些州县开设分号的计划,请殿下过目。”

  “先生辛苦了,请坐!”

  “谢殿下!”

  打开纸卷,李煜看着上面一行行字,这是在崔玄从塞外回来后就让他拟定王府四项产业即将在各地开设分号的计划。

  计划中首先说明第一步应先在大唐最繁华的州县开设分号,其次在天下各州就远近繁华程度逐步开设分号,在下文中则列明第一步选定州县名字。

  按各州县分号开设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东都洛阳、北都太原府即并州、益州、宋州、凉州、扬州、夏州、胜州。在每州名下还细说了在该州先开设分号的原因和利处。

  如夏州、胜州靠近云中都督府,鉴于燕王府需要从云中都督府辖下的各突厥州那购入牛羊,在此二州设分号便于牛羊的购入,同时向突厥各州出售酒茶而免去从长安运钱过去的麻烦。

  凉州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上,来往商队络绎不绝自不必说,扬州更是江南最为繁华之地。

  李煜对这份计划很是满意,不过还是提笔在纸卷中加上了幽州、登州、杭州、泉州、广州、平州、营州。幽州是自己的封地可不能因为远而落下,其它各州则是影响未来计划的几个关键点,自然应早做准备。

  “先生按这份计划赶紧去办吧!”将纸卷交给崔玄,崔玄看其中加上了几个州,虽有些疑惑比如广州、平州、营州太过遥远了且并不繁华但没有问就退下了。

  算算时间以经没几年了,再过几个月,东北这个自西汉末年高句丽县叛乱建国后历经东汉、曹魏、司马氏、五胡乱华南北朝、隋至唐数百年都打不死的小强高句丽终于倒在了大唐征讨大军的铁蹄下。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0_30286/c1010524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