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身体那些事儿(两性卷) > 第一章 呵护女人的事儿(下)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一章呵护女人的事儿(下)(本章免费)

    **炎久治不愈,传染源竟是丈夫

    林女士患滴虫性**炎很久了,总是反反复复,久治不愈。每次,她都非常认真地遵照医嘱治疗,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消失,**炎治愈了,但与丈夫过性生活之后,病情马上复发,让她苦不堪言。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原因,丈夫也经常埋怨她“要注意卫生,不能总患这些莫名其妙的病”,使林女士十分委屈,心想,自己已经很注意卫生了,怎么还屡治屡发呢?直到有一天,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后,要求她带丈夫一起来医院检查,结果,在丈夫的前列腺液中查到了滴虫,此刻真相大白,林女士反复患病的原因在丈夫身上,病原菌滴虫来自丈夫,丈夫才是真正的传染源。

    **炎症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疾病,滴虫性**炎便是其中一种。该病是由**毛滴虫引起的一种炎症,感染方式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等间接传染。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直接通过性生活由丈夫传给妻子,因此,这种疾病也被称为性传播性疾病。通常情况下,滴虫性**炎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是比较容易治愈的,然而,有相当多的女性,虽然经过规范而积极的治疗,仍然反复发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与丈夫的交叉感染。

    男性会阴部位的皮肤黏膜有较多皱襞,腺体丰富,有较多的分泌物,此外,会阴部与尿道、肛门毗邻,常常受到大小便的污染,尤其是包皮过长时,常有些不洁物质存在,形成包皮垢,而包皮垢中含有病原菌。另外,在男性的生殖道或前列腺液中,也存有病原菌。大多数情形下,男性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成为一个“带菌者”或“带虫者”而被忽视。在夫妻进行性生活时,这些病原菌就会随着男性精液进入女性的**内,引起相应的炎症。

    因此,对这些通过性途径传染的疾病,夫妻双方都应注意,尤其是丈夫,发现妻子患病后,不应一味地指责埋怨,而应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协助妻子治疗。除此以外,还有几点要注意:

    1.避免性生活

    妻子患病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病原菌在夫妻之间互相传播,反复感染。

    2.清洗会阴

    每次性生活前,夫妻双方均应清洗会阴,避免会阴部的不洁物质和病原菌进入对方的生殖道内,从而减少患病机会。当然,平时的会阴清洗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不要等到性生活时才清洗。

    3.夫妻同治

    在妻子患病治疗期间,丈夫也应同时接受相应的治疗,不要以为这是妻子的事,与自己无关,应该非常明确,妻子患**炎与自己密切相关。

    不当性生活,娇妻受损伤

    年轻漂亮的梁小姐在新婚之夜,心中充满了甜蜜。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许是新郎太性急,没有给梁小姐充分的爱抚,就强行进入了她的身体,梁小姐只感觉会阴部一阵干涩疼痛,同时**流出了鲜血。因为他们正共享新婚的甜蜜生活,尽管疼痛剧烈,梁小姐以为这是初次性生活的正常反应,再说她也不忍心让丈夫“扫兴”,便没多留意。但之后,在整个蜜月期间,几乎每次与丈夫过性生活时,都会出现此种情况,梁小姐这才担心起来,是不是自己得了什么病?随即他们到医院接受了检查。医生发现女方的会阴部疼痛及**出血,是因为性生活时过于粗暴,**壁裂伤所致。由于在伤口未愈合时又不断地过性生活,导致**伤口反复裂开,出现疼痛和出血。

    通常情况下女性的外阴、**等处不容易发生损伤,尤其是**。因为,在**壁上有许多皱襞,这些皱襞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充分扩张,正如产妇在分娩时,婴儿可通过**来到人间,也不会发生**壁的裂伤。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女性外阴、**壁的损伤。比如,性生活时准备不充分,男士只顾自己,没有给女性充分的前戏,导致**干涩;或男士不讲究做爱技巧,动作过于粗暴等。性生活是男女双方的事,男性性兴奋出现得快,女性性反应慢而持久。男性不能“性”急,应给予女方充分爱抚,等待女方也出现性兴奋,外阴、**因分泌物的增多而变得润滑时才性交,而且,男性要讲究性交的体位和技巧,要充分尊重女方,不能鲁莽行事或动作粗暴,这样,才是对妻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女性性生活有“禁期”

    除了要掌握性技巧外,丈夫还要注意性生活的时机,女性有一些性生活的“禁期”,在这些“禁期”强行进行性生活,同样会给女性造成伤害,有时后果还很严重。这些“禁期”有:

    1.妇科手术之后

    如人工流产,宫腔放环、取环术,输卵管通液术及宫腔造影术等。由于经过宫腔的操作,宫颈口处于扩张的状态,若术后立即进行性生活,有可能导致女性生殖器官的感染。因此,妻子在进行这些手术后,丈夫应充分理解,除日常生活上照顾妻子外,更应在身体和精神上呵护妻子,有理性地克制自己,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给妻子造成伤害。

    2.分娩后

    分娩后,产妇的外阴、**壁非常脆弱,此时,若急于过性生活,可造成外阴或**壁的裂伤,引起**出血。另外,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又由于胎儿及胎盘的娩出,子宫内面有较多的创面,许多血管开放,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宫腔和外界相通,此时过性生活,可能会将一些病原菌带入妻子的子宫内,引起子宫发炎,严重者可出现盆腔炎。

    3.月经期间

    月经期进行性生活,造成女性生殖器官感染的病例非常多,这一点丈夫也应该注意。

    另外,不论何时进行性生活,若不打算要孩子,丈夫应主动采取安全的避孕措施,以免意外怀孕,让妻子遭受流产的痛苦。这也是对女性最基本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综上所述,好丈夫们要想心疼娇妻,起码要做到

    1.在妻子患性传播疾病时给予鼓励与关心,并避免性生活,与妻子一同治疗。

    2.性生活前后,夫妻都要清洗外阴,相互督促,不可偷懒。

    3.进行性生活时,准备要充分,丈夫要温柔,不可粗暴鲁莽。

    4.“禁期”压抑性欲或转移注意力,不可在此期进行性生活。

    无奈之下,人流还是药流?

    人流和药流并不是人人适用,需根据自身的情况、妊娠天数及各自的禁忌症、优缺点来选择。

    人流和药流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要在正规的大医院进行。

    人流药流面面观

    手术人流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用器械夹出或用负压吸出子宫内的妊娠物。目前对妊娠十周以内的早期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几乎代替了过去用卵圆钳与刮匙的刮宫术,即通常所称的电吸。10~14周的妊娠,则可采取钳刮结合吸宫术。

    药流是用药物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寻找简便、安全、有效的药物,以代替手术吸宫流产术,一直是广大妇女的期望。20世纪80年代末,米非司酮的研制成功,为广大妇女带来福音。米非司酮配合前列腺素,使早期妊娠流产率达到90%以上。目前全世界已有很多国家推广使用。药物流产以其安全、方便、高效受到普遍欢迎。

    那么,患者该如何选择人流或药流呢?

    妊娠的天数

    人流:一般来说,从末次正常月经第一天算起,怀孕6~8周是做人流手术的最佳日期。因为此时子宫不是很大,手术难度小、安全、可靠。妊娠日期少于6周者,因胚胎组织少,位于宫角处或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时,不易被吸到,较容易造成漏吸或过度吸宫。妊娠日期超过10周,胎囊较大,与子宫壁联系牢固,不易吸出,且吸引过程中易堵塞吸管口。手术时间长,子宫收缩不好,易造成出血过多,一般应住院手术。所以,把握住人工流产的最佳手术时机,可使痛苦降到最低点。

    药流:月经规律的妇女,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停经不超过49天(即七周以内的早期妊娠)是实施药流的最佳日期。因为随着妊娠周数增加,流产的成功率会降低;并且胚胎发育得越大,流产时出血越多,越容易发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人流和药流的禁忌症

    为保证手术的安全、可靠,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有以下几种情况,应暂缓人流手术:

    各种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肝肾疾病等;急性生殖器炎症,如**炎症、滴虫或霉菌感染、宫颈重度糜烂、急性盆腔炎等未经治疗者;妊娠呕吐酸中毒尚未纠正者;术前体温测量在37.5摄氏度以上者;三天之内有性生活史者。

    下面的一些情况则不适合药物流产:

    妊娠天数较多,超过49天;重度妊娠呕吐反应,不能进食;患有急性心、肝、肾疾病,肝功能不正常,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禁用前列腺素的情况,包括哮喘、青光眼、心脏病和高血压等;过敏体质;服用激素类避孕药避孕失败;带器妊娠,因为宫内节育器一旦失败而妊娠,必须在流产的同时取出宫内节育器;患有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等。

    人流与药流的利弊

    药物流产可以避免手术操作,比较安全,并且减轻痛苦,对于初次妊娠未生过小孩的妇女,产后或剖宫产后短期又妊娠的妇女,近期有人工流产史的妇女或子宫位置特别前屈或后屈的妇女,以选择药物流产为宜。

    药流的主要缺点是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平均出血需18天左右。有时淋漓持续月余。此外,药物流产受到年龄限制,如18岁以下的妇女,其生殖器官功能尚未充分发育成熟,尤其是内分泌调节尚未完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妇女,子宫肌层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药流后的**出血均较年轻妇女多,月经恢复时间较年轻妇女长。此外,药流后还得多次去医院服药、检查。

    人流则需经受手术时的紧张和疼痛,但手术时间短,2~3分钟即可吸净宫腔内容物,一般不会因蜕膜组织残留而引起术后长期出血的问题。手术后流血量少,时间短,约一周即可干净。另一方面,负压吸宫术不一定限于停经49天以内,停经70天,妊娠十周以内,一般医院都可以在门诊进行吸宫术。

    人流的主要缺点是少数人因吸宫不全,部分胚胎或胎盘绒毛组织残留宫腔,导致术后**持续流血;或手术不当引起子宫穿孔,造成严重后果;或合并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在妊娠月份较大时做钳刮术,有时会使术中出血较多。少数妇女术后会发生月经失调、宫颈或宫腔粘连,引起闭经、腹坠等后遗症。

    无论人流药流,规范才是一流

    无论选择人流或药流,都一定要到能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医疗单位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千万不要由于保密或其他原因,在不符合标准的个体诊所或单位进行人工流产,甚至私自堕胎,以免发生问题而后悔莫及。

    在进行人工流产之前,需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医生会向你了解月经史,了解婚姻生育情况,有无特殊的疾病史等,须如实回答。

    用药物进行流产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留心观察**排出的血块和组织物,并全部保留,及时送医院,让医生查看是否为妊娠物,以确定是否为完全流产。

    2.药流后10~15天内,应到医院复查,必要时作b超检查、尿妊娠试验,以确定流产效果。

    3.服药后一周内未流产,或10天左右**流血明显增多,或超过3周仍有**流血者,应及时到医院作b超检查,以了解宫腔内有无残留物。

    4.若**出血污浊,有臭味,伴有低热、畏寒、腰腹酸痛,表明发生了感染,应立即就诊。

    5.药流后一个月内不可同房,不可做**冲洗,也不可盆浴或游泳。

    避孕,功夫不怕有心人

    避孕并非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戴避孕套或结扎输精管也可以避孕。

    所有的避孕方法都有失败的风险,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来使用或进行。

    紧急避孕药可帮助人们“亡羊补牢”,但是不可常用。

    男儿当先,避孕不难

    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是男性首选的避孕措施。

    输精管结扎术也是男性简单、有效、永久性的避孕方法,决定不再生孩子的夫妇做此手术最为理想。输精管结扎能阻止睾丸产生的精子通过输精管排出体外,这种手术很简单,约20分钟就可完成。由于术后短时间内精液中可能仍有精子,故在精子消失之前仍须采取避孕措施。确信精子是否消失的最好方法是做精液检查。另外,输精管结扎术不会干扰雄激素的生成,不会影响体形,更不会影响**勃起、射精过程和性快感。它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避孕措施。

    避孕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避孕工具。若能正确使用避孕套,失败率仅为1.5%~4.2%。除极个别对橡胶过敏的人不能使用外,所有育龄夫妇均可使用。它不但能避孕,而且对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尤其适合那些患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而不能采用药物、节育环避孕的妇女使用。

    套儿也有无奈时

    避孕套的使用不需专人指导,这是其方便所在,但同时也对夫妇们有了要求,即要正确、科学地使用避孕套。避孕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避孕失败。

    1.赶在射精前才匆匆戴上安全套

    实际上,戴套延迟,射精前才赶忙戴上,此时,虽未有大量精液射出,但在性交时产生的少量分泌物中,已含有不少精子。

    2.精液外漏

    如避孕套保存不当,乳胶老化变质而破裂;或戴套时硬拉,致套破裂;套子尺码太小或太大;射精后未及时抽出,套子脱落于**内;套前端未排气,小囊内压力过高而致套破裂等,均可引起精液外漏而造成避孕失败。

    安全期不安全

    所谓安全期避孕是指性生活避开排卵前后4~5日的易孕期。使用安全期避孕须事先确定排卵日期,通常根据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或通过月经周期规律来推算。一般预期在下次月经前14日排卵,排卵日及其前后4~5日以外时间即为安全期。

    那是不是安全期就一定安全呢?也不一定。由于妇女排卵过程受情绪、性活动、健康状况或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排卵日期可能推迟或提前,而且还会发生额外排卵。如果月经周期不准,对于确定排卵日期就更加困难,而发热、感冒等使体温变化,也影响基础体温测定的准确性。加上很多夫妇并不能正确掌握好方法,导致安全期避孕的失败率很高。因此,安全期避孕法虽可得到满意的性快感,但由于其较高的失败率,我们并不提倡,尤其是对新婚夫妇。

    除安全期避孕法之外,人们还常采用的体外排精法和尿道压迫法失败率也很高。体外排精法虽然简便,但由于在男子射精前已有少量精液流入**,或**不能在射精前及时抽出,一部分精液已经射出。而且此法是在性高氵朝时中断性交,精神较紧张,有可能影响性交的快感。而尿道压迫法,压迫的方向、手法的正确与否会影响避孕效果,且易产生膀胱刺激症,还可能使男性产生心理负担。因此,它们均不宜推广或长期使用。

    宫内节育器也会失信

    宫内节育器是生育过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的较好的避孕措施。目前临床首选的宫内节育器是带铜t形宫内节育器。但是每个妇女的子宫形态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最好的宫内节育器就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宫内节育器失灵的原因主要是脱落和移位。造成脱落的原因是放置后未按规定时间休息,干了重活,宫颈松弛,节育器与宫腔形态不合,月经过多,节育器被冲出。子宫收缩力过强和子宫脱垂则可引起宫内节育器移位。宫内节育器还会带来月经量过多、不规则出血的副作用。所以,放置宫内节育器后要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避孕的候补队员:紧急避孕

    紧急避孕是指那些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几小时或几日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发生而采用的避孕方法。它主要运用于性生活中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或避孕失败及遭到性暴力的情况。

    目前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有两大类:带铜宫内节育器和紧急避孕药。

    对于以后不再生育或较长时间内无生育计划的妇女,性生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紧急避孕方法,而且它还可长效避孕。一般应在无保护性生活后5天(120小时)内放置。

    紧急避孕药的避孕效果不如常规避孕方法,并且紧急避孕药中激素的含量通常是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几倍,因而用药后的副作用相对较高。所以,紧急避孕药不适于经常、反复使用,更不能用它来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另外,服用紧急避孕药要注意:

    1.紧急避孕药只能对前一次性生活有事后避孕作用,服药后不能再进行无防护措施的性交。

    2.服药后有少量**出血不是避孕成功的标志;如果不是月经量样出血,应及早到医院检查。

    3.服药后一小时内发生呕吐,应尽快补服一次。

    选择避孕的方法时一定要为自己量体裁衣

    1.新婚夫妇不宜用宫内节育器。想在半年后怀孕的,不宜用长效避孕药(针)。以男用避孕套、女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为佳。

    2.哺乳期妇女反对用延长哺乳期的方法来进行避孕,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隔膜加避孕药膏为佳,不宜用口服避孕药。三个月一次的长效避孕针即“狄波普维拉”,是一种单纯的孕激素,是唯一可用于哺乳期的避孕针。产后42天,如果子宫恢复完全,也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3.独生子女夫妇以女性宫内节育器为佳,如需要再生,取出宫内节育器即可;如果决定不再生育,则可以行结扎术。

    4.更年期妇女以避孕套、避孕膜、避孕栓为佳,不宜用口服或注射避孕药。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已逐渐衰退,部分妇女月经紊乱,而那些口服或注射的避孕药,会加重经期的紊乱。更年期妇女避孕措施都要坚持到停经后一年,宫内节育器也要在停经后一年才取出。

    尿频、便秘、腰酸背痛……快来帮帮孕妈妈

    怀孕期间,孕妈妈的身体会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如尿频、漏尿、痔疮、便秘、呼吸困难、腰酸背痛、静脉曲张、水肿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对于不太严重的症状,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即可得到改善,严重时必须立即就医。

    怀孕以后,孕妈妈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大多是为了孕育胎儿和准备分娩所必需的,也是大部分孕妈妈都能适应的。例如,最突出的就是随着胎儿的成长,胎儿的安乐窝——子宫也一天天地增大。增大的子宫对其他器官的压迫会随之增加,孕妈妈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症状,如果不是太严重,只要自己相应地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便能使症状缓解,无需过分紧张。当然,如果症状严重,就要及时请医生帮忙解决了。

    尿频和漏尿

    妊娠第2~3个月时,由于增大的子宫在骨盆腔内压迫了膀胱,受压的膀胱容量减少,因而出现了尿频。待怀孕3个月后,增大的子宫进入腹腔,膀胱不再受压,尿频现象自然消失。但到了妊娠晚期接近临产时,由于胎头下降,再度挤压膀胱,尿频的现象又会重新出现。

    另外,由于膀胱受压,尿道括约肌松弛,所以每当大笑、咳嗽或打喷嚏等造成腹内压力增高时,就会有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情况,无需做特殊处理,产后会自然消失。

    但若伴有尿痛或排尿困难时,就要注意是否合并泌尿道感染,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痔疮与便秘

    妊娠晚期,由于胎头压迫盆腔血管,使直肠下段及肛门周围的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而形成痔疮。另外,妊娠时体内黄体酮的水平较高,导致肠壁的肌肉较松弛,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便秘,特别在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了肠道,使便秘的情况更为加重,而便秘又会使痔疮加重。

    如便秘和痔疮不很严重则无需治疗,通常在产后会自然消退。但为了防止痔疮加重,应注意避免便秘。方法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多吃含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因便秘而盲目用力排便或使用强泻药,以免引起宫缩,造成流产。

    呼吸困难

    妊娠晚期,逐渐增大的子宫将横膈往上顶,膈肌的活动受到限制,妨碍了正常的呼吸。当孕妈妈从事稍微用力的活动甚至讲话时会有透不过气的感觉,特别在闷热的夏天或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这种憋气和呼吸困难的感觉更加明显。这也是属于较常见的妊娠生理现象。

    遇上这样的情况时,孕妈妈应尽量避免到太拥挤的公共场所,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尽量多休息;睡觉时可将枕头垫高,采取半卧位或侧卧姿势。通常至分娩前的1个月,胎头下降,进入骨盆,对横膈的压迫减轻,气喘常可缓解。如果气喘严重,或原来有心肺疾病者,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腰酸背痛

    不少孕妈妈都会有腰酸背痛的感觉。一方面是由于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的组织和神经,不断增加的体重亦加重了脊柱的负担;另一方面是腹部增大使身体重心后移,孕妈妈为了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腰向前凸,肌肉、神经受到牵拉,背伸肌紧张,因而导致腰酸背痛。

    遇到这种情况,孕妈妈应保证充分的休息,除晚上保证足够的睡眠外,中午应安排至少1小时的午睡时间。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做运动量较小的体操、清晨或晚饭后散步等;衣着要宽松舒适,穿平底或低跟鞋;经常变换坐立和睡眠的姿势。

    静脉曲张和水肿

    部分孕妈妈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了腹腔的大静脉,使下肢、会阴部等处的静脉因血液回流不畅而增粗,在下肢及会阴皮下可出现一些隆起的“青筋”,这就是曲张的静脉。由于血液循环不畅通,严重时会出现双腿疼痛。另一方面,由于怀孕期间内分泌的改变,会造成水分和盐在体内潴留,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下肢血液回流障碍,有时可以引起下肢浮肿。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引起的浮肿是较轻微的,休息后可自然消退。

    减轻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的方法,主要是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孕妈妈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要经常注意把脚抬高休息;睡觉时可适当垫高下肢和臀部,以利于下肢及会阴部的静脉血液回流。如果浮肿严重,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怀孕期间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2.孕期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避免性生活。

    3.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射线。

    4.尽量不吃药,确实需要时要向医生说清楚已怀孕,尽量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5.加强营养,特别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6.不嗜烟、酒。

    7.及早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怀孕,什么时候怀的,测量血压等,这对确定预产期和了解孕妈妈的基本情况有好处。

    8.怀孕12周时最好到医院做一次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

    9.怀孕20周后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然后按产科医生的建议做。

    准妈妈,明明白白做b超

    孕期做b超检查是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临床b超检查是安全的,有必要就应该做。

    孕期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并非百分之百。

    孕期b超检查对孕妇来说并不陌生。为了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小bb(宝宝),几乎每位准妈妈都很重视孕期的b超检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准妈妈们都知道过多的x射线会对孕妇自身和bb有损伤,于是准妈妈们开始担心:经常做孕期b超安全吗?b超到底可以检测出哪些疾病?有没有必要做呢?何时做为宜?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作出解释。

    b超可以检测出哪些疾病

    b超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人体实质脏器的疾患,同样,也可将bb的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例如bb的肝脏、肾脏、胃、膀胱、心脏以及胎头和脊柱,都可以在b超仪上显示。医生通过b超诊断仪可观察到bb各孕期的活动状态,例如晚期妊娠时bb的呼吸,bb吞饮动作以及有规律的胎心搏动。

    b超测量bb的数据,往往可以测算bb与孕期是否相符,可以观察胎头方位,确定生产方式,胎盘成熟度及羊水量等,还可以判断有无胎盘老化。

    通过做b超,可以在产前检测出一些bb畸形,以便在产前给予及时处理,保证优生。

    做b超,bb安全吗

    明白了做b超的种种好处,许多准妈妈可能还是心存疑虑:做b超对胎儿安全吗?会不会引起其他的损伤?

    b超对人体或bb有害还是无害,关键在于超声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的超声剂量的高限叫阈值。就是说,当产科使用的b超剂量小于阈值时,它是无害的,反之大于阈值时,则可能会产生有害的效应或损伤。目前临床上的超声波有诊断超声与治疗超声之分,就剂量而言,治疗超声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损伤或影响的,而诊断b超,在正规的医院,在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医生或技师操作下,b超仪器功率和照射时间都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人体或bb造成损害。

    超声波的剂量除了与仪器的功率大小有关外,另一重要问题是辐射时间。一般认为妊娠三个月内应慎做b超,但若临床诊断需要,还是可以做b超的,否则延误诊断,对有问题的bb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一女士怀孕两个多月,流血二十多天,医生开单做b超以了解bb是否存活,但她听一些朋友说,怀孕早期不能做b超,便拒绝检查,继续“保胎”,最后因胎死宫内时间太长,出现凝血机制障碍,刮宫时引起大出血,险些随bb而去。这一沉痛的教训,应引起准妈妈们的警惕。

    孕妇做b超何时为宜

    有些孕妇过分关注腹中bb,隔三差五便到医院检查一次。也有些孕妇害怕b超检查会对bb产生不良影响而拒绝做b超。那么b超到底如何做才适宜呢?

    从检查的必要性及经济的角度考虑,正常妊娠检查以两次为宜。第一次检查在妊娠20周左右,重点在于排除畸形。因为此时羊水相对较多,bb在宫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做b超有较好的对比度,可以对bb从头检查到脚,能清晰地看到bb各个器官,特别是四肢易显示。

    第二次检查在妊娠后期(28周以后),以了解bb生长发育情况、羊水状况及胎盘有无异常等,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胎位。

    如果妊娠不正常,就需根据病情决定b超检查的次数了,例如羊水过多时,可能要在治疗前后经常重复测量羊水量。又如妊娠超过40周后,每周可能需要1~2次b超检查,以测量羊水量及评估bb在宫内的状况。

    孕妇做b超还须看准时机

    b超检查的准确性除了受到仪器本身及检查者的技术和经验影响外,还与检查时机有关。

    在怀孕的早期阶段(怀孕12周末以前),b超最早在怀孕5周后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怀孕,在怀孕8周后可分出胎头、胎体及四肢,至怀孕12周时,可以看到明显的畸形。如有异常情况像流产、死胎、宫外孕、葡萄胎等,b超也能做出诊断。在怀孕中期(第13周至27周末),b超主要用于了解bb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是否正常,特别是bb有无畸形。在怀孕晚期(28周以后),除了与怀孕中期相同的检查目的外,侧重于检查bb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有无各种病理情况如胎盘、羊水、脐带的异常等,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胎位。一般认为,检查肢体最好的时机是在怀孕中期。

    除了b超检查,孕妇还要掌握好预产期

    很多人知道预产期的计算公式,即最末次来月经的那个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为预产期。其实,这种算法是按28天的月经周期来推算的,实际上,并非所有女性的月经周期都为28天,所以这种算法多不准确。

    如果孕妇能比较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排卵日,那么由排卵日算起的38周即为较准确的预产期。而分娩延期一周左右也属正常,但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易发生胎盘老化、羊水减少,对胎儿、孕妇都不利,要注意避免。

    因此,孕妇在接近预产期时,不要盲目等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观察胎盘、胎动、羊水的情况,如果条件成熟,应当机立断结束妊娠。

    顺产还是剖腹产

    分娩有两种方式,顺产和剖腹产。

    对于身体正常,状况良好的产妇,顺产更有利于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如今,有很多方法可以使选择顺产的产妇避免分娩时的疼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腹中小生命降临人世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每位准妈妈差不多都会有同样复杂的心情,既有喜悦,又有无法抗拒的担心和忧虑:生孩子会不会很痛?究竟该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

    宝宝出生,无非两种方式,即顺产(自然分娩)和剖腹产(剖宫产),至于哪种方式更好,目前还不能一锤定音,只能说各有利弊,因人而异,适合自身条件的分娩方式就是最好的。至于怎样判断哪种方式最合适,就需要综合考虑母婴的生理状态及其在分娩过程中的变化,在产科医师指导下做出最好的选择。仅仅是因为害怕疼痛或者是处于担心孩子的安全而盲目地要求剖腹产是不科学的。

    准妈妈的两难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

    一般来讲,对于身体没有太大异常的产妇,临床上主张首选顺产,因为顺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过程,相对于母婴健康安全来讲应该是一种最佳分娩方式。首先,对于母亲来讲,顺产出血较少,产后恢复快,很少出现产后并发症;其次,对于婴儿也相对安全,而且有利于孩子出生后神经精神系统的发育。因为在顺产的过程中,胎儿要受到子宫、产道适度的压力刺激,躯体有节奏地被“挤压”,这些刺激信息被外周神经传递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有效的组合和反馈处理,使胎儿以最佳的姿势和最小的阻力顺应产道运动,直到出生。这个生理过程就是小宝宝出生前感受到的来自妈妈的最后一份“关爱”,对于宝宝的大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来自产道的“挤压”还能帮助宝宝肺部扩张、排除呼吸道的液体,利于产后正常呼吸。

    相反,剖腹产有可能导致产妇失血较多、产后恢复慢,腹部刀口的疼痛影响母亲的产后哺乳,而且剖腹产还容易引起腹腔粘连等产后并发症。再者,剖腹产生出的宝宝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出生后肺部扩张功能不好或呼吸道内有液体的残留,往往出现产后窒息,导致大脑缺氧;同时宝宝大脑缺少生产过程带来的物理压力和感觉刺激,没有经过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最终导致以后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感觉失调。调查发现,所有表现感觉失调障碍的儿童中,属于剖腹产出生的占七八成,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对于大多数正常产妇来讲,顺产更有利于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剖腹产只是作为少数不适合顺产产妇的补救措施。但是,这并不排除剖腹产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的独特优势,例如产妇骨盆、产道异常,胎儿无法从**娩出,或是分娩过程中胎儿情况出现异常变化,急需短时间内结束分娩等情况下,剖腹产往往是最佳选择。事实上,分娩过程中“险象丛生,瞬息万变”,亲临其境的每位产科医师几乎都有同样的切身体会。因此,只有仔细观察分析母婴情况的瞬息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保证母婴的生命健康万无一失。

    减轻顺产的疼痛

    至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则几乎是所有即将做妈妈的女性所要面临的痛苦折磨。有资料显示,大约50%产妇分娩时经历的疼痛是无法忍受的。那么,选择顺产是否就注定要经受那“撕心裂肺”的疼痛?事实并非如此。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无痛分娩,基本实现产妇完全感觉不到疼痛或者只有轻微的、可以忍受的疼痛,让女性在享受初为人母之快乐的同时,不再有躯体之痛。

    分娩时的疼痛主要由子宫收缩和产道扩张引起,但是以下因素可能加重疼痛的程度: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时体力消耗过度、产妇肥胖或胎儿过大等。因此,产妇应精神放松,避免因过度紧张、恐惧而加重疼痛,同时尽量与医生、助产士多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分娩镇痛的方法也很多,具体采取哪种镇痛方法应由产妇和家属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要求,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执行。

    怎样才能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以减轻分娩中的疼痛呢?对此专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产妇应在分娩前了解整个正常的分娩过程,并到产前门诊咨询,估计顺产时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措施;其次,要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包括要求丈夫、助产士陪伴分娩以及调整产前产时的饮食和休息等;最后,还应注意怀孕期间的营养平衡,预防身体过于肥胖和胎儿过大。这样,对分娩过程有个科学的认识,做到有备无患,变被动为主动,生孩子就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

    正确运用分娩减痛动作,也可帮助产妇减轻阵痛

    1.深呼吸。每逢子宫收缩时做此动作,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用口呼出,要深而慢且有节律。宫缩过后再恢复正常的呼吸。

    2.按摩。当子宫收缩频繁加紧时,配合深呼吸进行按摩。子宫收缩时,两手轻轻按摩下腹部,吸气时从下腹部两侧按摩到下腹部中央,呼气时从下腹部中央按摩到下腹两侧,宫缩过后休息。也可以侧卧,按摩腰部。

    3.压迫。与按摩法交替做,同时保持深呼吸。用拇指压迫髂前上棘或四指合并压迫耻骨联合,亦可用拳头压迫腰部。

    产后饮食,三思“祖训”

    女性在坐月子期间不可盲目地大补养身。

    女性在坐月子期间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产后补身,多喝姜醋汁?

    林女士剖宫产后两个多月,恶露仍然淋漓不尽,小腹常常坠胀、隐痛。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复旧不全,同时合并盆腔感染。再仔细询问,原来,产后为了“补身祛风”,她几乎天天喝自制的姜汁,为了催乳,每星期起码吃两次婆婆亲手做的猪蹄姜醋,与此同时,当归、鹿茸、人参等滋补品也没少吃。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正是这些被视做“祖训”的饮食习惯,反而使她产后受尽磨难。

    民间关于产后喝姜汁、吃猪蹄姜醋的习惯,似乎早已是“约定俗成”。姜醋、姜汁、生姜炒菜炒饭、生姜煮汤、姜水洗澡洗头等,月子里可谓“无姜不欢”。

    中医认为,生姜性温热、辛,可疏风解表、散寒,促进恶露排出。但由于姜是辛温之物,可促进血液循环,过多进食反而会增加血性恶露,使恶露排之不尽,影响子宫内膜修复,造成产后体弱,甚至引起贫血。所以,产后进食姜或姜制品应适时、适量、适度。所谓适时,指当恶露颜色转为淡黄或白色时,才是进食姜或姜制品的理想时机;适量是指隔天小半碗姜汤或一碗姜醋即可,同时强调不宜饮用浓姜汁;适度是指饮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持续10天左右就好。如果期间出现恶露突然增多或颜色转为鲜红,应酌情减量,或者暂停服用。

    产后身体虚寒,适当吃些补益食品未尝不可。对于补身食物的选择,原则是在营养均衡、充足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具有滋补功效的药食两用食品,如生姜、红糖、芝麻、羊肉、黄鳝等温性食物,但以上所选,均应讲究时机和进食量,否则会适得其反。至于当归、鹿茸、人参等补气补血的补品是否能吃,什么时候吃,宜根据各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多喝母鸡汤,促进乳汁分泌?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好处多,因此,产后乳汁充足是众多新妈妈梦寐以求的。但小甄却为此伤透了脑筋。产后头一周,她的乳汁分泌倒是蛮顺利的,宝宝吃得也很开心。可宝宝满月后,不知怎么回事,她的乳汁分泌日渐稀少,宝宝常饿得哇哇直哭。小甄仔细算了一算,自己在妈妈的照料下,吃得也算丰盛了。每天进食五六次,餐餐不是牛奶就是肉和汤,特别是人称“下奶之宝”的老母鸡汤,她每周都会吃好几次,每次必然吃掉大半只老母鸡。可为什么乳汁不见增多,反而减少了?

    一些传统民俗认为,老母鸡营养价值高,能增强体质、增强食欲、促进乳汁分泌,是产后必备的营养食品。但现代医学却证实,多吃母鸡不但不能增进乳汁分泌,反而会出现回奶现象。

    产后,母体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大大降低,这时催乳素就会发挥催乳作用,促进乳汁形成。而母鸡体内含大量雌激素,产后若过多进食,会令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致使催乳素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导致回奶。有研究表明,公鸡体内所含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反而可使乳汁分泌增多。所以,产后吃母鸡不如吃公鸡。而至于其他的滋补汤,如鱼汤和羊肉汤等,也可增加乳汁分泌,产后可适量食用。

    蔬菜水果水气大,坐月子期间应忌食?

    经过280多天喜忧参半的孕育生活,随着宝宝哇的一声啼哭,欣欣总算松了一口气。转眼欣欣开始了回家坐月子的生活,这期间规矩多,初为人母的她,打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稍有不慎,今后会留下后患,更怕会对宝宝健康造成不利。当婆婆告诫她,蔬菜水果水气大,坐月子不宜吃,欣欣自然“言听计从”。可是没过多久,欣欣发觉自己大便干结,要颇费一番周折才解得出来,后来,发展到三天都解不出大便。医生说,这种产褥期出现的便秘,原因很可能跟产后饮食结构不良有关。

    有些地方的老规矩认为“蔬菜水果水气大”,产后吃了会伤身,会腰酸、患胃病、使身体虚弱等,因而“勒令”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忌食蔬菜水果,但其结果却是,产妇在分娩后大便秘结,痛苦不堪。

    事实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腹部肌肉松弛,加上长时间卧床,运动量减少,致使排便肌无力,肠蠕动变慢,因而容易发生便秘。加上产妇分娩后代谢机能旺盛,出汗量和尿量增多,如果多食补品的同时禁食蔬菜水果,由于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膳食纤维,就会使大便干燥、秘结而不易排出。

    蔬菜和水果富含人体“三宝”,即维生素、矿物元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进食欲,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可以预防便秘。同时,适当进食蔬菜水果还有助于改善乳汁质量,促进婴儿健康。

    至于蔬菜水果的选择,则讲究丰富多样,可多选择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黄豆芽、黄花菜、西兰花、芦笋、木瓜、胡萝卜、枣子、猕猴桃、草莓、苹果等蔬果,还可适当选择一些有特殊功效的蔬菜,如通乳的莴笋等。进食的量和品种应遵循由少及多的原则。有的产妇只喝果汁不吃果肉,或只吃水果不吃蔬菜等做法均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从产后可正常饮食开始,每日进食约100克水果,数日后逐渐增加至200~500克左右。蔬菜每餐50克左右,以后逐渐加量至每餐200克左右。但有些水果如梨等,性味属寒,对产妇可能不适宜,应少食用,以免引起腹泻等疾病。

    为了身体早日复原,新妈妈们产后除了要注意饮食,还需要适当的运动

    1.产后第一天

    腹式呼吸运动:平躺,闭口,用鼻吸气使腹部凸起,再慢慢以口吐气,并放松腹部肌肉。重复5~10次。

    骨盆摇摆:平躺,稍稍弓起背部,使骨盆腔向上悬起并左右摇摆。此法可矫正脊柱前弯及下背痛。

    2.产后第二天

    颈部运动:平躺,四肢伸直,抬头,使下巴贴近胸部,再将头慢慢放平,重复10次,可使颈部和背部肌肉得到舒展。

    3.产后第三天

    胸部运动:仰卧,身体及腿伸直,慢吸气,扩大胸部,收紧下腹肌,背部紧压床面,保持一会后放松,重复5~10次。此法可帮助胸部肌肉收缩,预防乳房下垂。

    4.产后第五天始

    腿部运动:平躺,轮流抬高双腿,尽量与身体成直角。待体力稍有恢复时,可同时抬起双腿,重复5~10次。此法可帮助腿部及会阴部肌肉收缩。

    5.产后第七天始

    乳房运动:两臂左右平伸,上举至两掌相遇,保持手臂伸直,静止数秒后,再回到两臂左右平伸。每日10次。以此帮助胸部肌肉收缩,预防乳房下垂。

    提肛运动:仰卧,身体放松,专注于提肛收缩的动作。每天1~2回,每回10分钟。当练习持续6~8周左右时,不但**肌肉会呈现较紧绷的状态,**的敏感度也会有所增加。

    6.产后半个月始

    腹部肌肉收缩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平躺,两手掌托住后脑勺,用腰及腹部力量坐起,再伸手碰脚尖两下后,慢慢躺下,重复做5~10次,待体力增加时可增至20次。此法可增强腹肌力量,减少腹部赘肉。

    臀部运动:平躺在床上,右膝屈起,使脚后跟尽量贴近臀部,然后伸直右腿,左右两腿交替做此动作,每日10次。可帮助臀部肌肉收缩。

    更年期活出年轻味

    每个女性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都会经历更年期。

    抵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更年期将“如约而至”。女性更年期大多发生在45~50岁之间,有许多卵巢功能早衰的女性的更年期可提前至35~40岁。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有人会逐渐出现头晕、精力不集中、食欲减退、失眠多梦、肢体酸沉和情绪不稳等各种症状,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在此期内分泌系统逐渐紊乱,各种性激素如雌激素等分泌减少。在这一相当长的时期里,会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失调,表现出以交感神经应激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焦虑症状。此外,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女性此时期还会出现外貌苍老,性欲减退和猜疑心理等表现。那些往常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人,在情绪变化中产生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地“监视”和“控制”丈夫或子女,常常引发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行。

    激素替代疗法

    既然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卵巢分泌雌激素能力下降所致,那么,对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是不是要建议她们适当补充雌激素呢?

    激素替代疗法一般包括两种——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和单独应用雌激素,二者分别具有不同的适应证。2002年5月,美国妇女健康启动项目下的一项绝经后雌孕激素联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实验提前终止。原因是该疗法被证实有增加妇女绝经后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更年期妇女甚至医生,对激素“由爱生恨”,完全将激素替代疗法拒之门外,这就是过犹不及了。其实,从丰富的临床应用资料来看,该疗法在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预防更年期相关并发症时确有实际的疗效。而后一种方案,即单独应用雌激素治疗的评价性临床实验结果尚未浮出水面。那么,要不要补充雌激素,缓解更年期症状和预防其并发症呢?答案很简单:无关爱恨,视乎需要。更年期症状较严重时,应尽早就诊于专科医生,经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可考虑用激素替代治疗。

    有氧运动是更年期的“特效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较多地运用药物、精神、环境、营养等手段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往往忽略了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机体利用摄入体内的充足的氧分解储存的能源物质,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其特征是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有氧运动包括大、中、小强度三种形式,中年女性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维持在135~155次/分,为大强度有氧运动,如有氧健身操、跳绳、登山等运动项目属于此类;心率维持在111~134次/分,如健身秧歌舞、慢跑、健步走等运动项目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维持在90~110次/分的太极拳、太极剑、散步等健身项目为小强度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带来的生活方式的积极改变是一种无任何不良反应的“特效药”。研究表明,大部分女性针对自身体质状况,科学系统地进行适宜的有氧运动后,生理和心理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变化:

    1.改善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

    女性在更年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是导致更年期综合征的直接原因。运动可促进机体分泌更多的雌激素,并使其更好地被组织吸收和利用,进而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症,延缓衰老。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使更年期女性的雌二醇、孕酮含量显著升高,提高妇女的卵巢功能。中年女性保持较高的雌二醇、孕酮水平,其作用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调节脂代谢,使体内脂代谢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第二,预防骨质疏松症。

    2.强身健体增加活力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脑细胞保持较强的活力,增强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的进程;运动能加快肠胃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强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和提高消化、呼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从而减轻更年期症状。

    3.改善心理,保持乐观

    运动有助于消除更年期“老之将至”的灰色心理,保持乐观的情绪,使更年期出现的情绪不稳等不良反应都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得到缓解和改善。

    坚持锻炼,不要偷懒

    由于人的体质各异,承担运动负荷能力的差别显著,即使参加同一种运动,个体反应程度的差别也会非常明显。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因为运动安排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运动强度过大,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女性朋友在进行健身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身体机能的水平。

    利用有氧运动健身的最低要求是,每天运动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能少于三次。只有达到这样的运动时间和频率,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另外,每天锻炼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因为受生物钟的影响,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人的体力和适应能力最佳,心率与血压都较为平稳,全身协调能力最强,所以此时最适合从事运动锻炼。

    更年期的女性还要注意饮食

    1.预防骨质疏松,每天喝750克牛奶。

    2.缓解潮热、夜汗的症状,多食原汁原味的大豆类食品,或豆类制品如豆腐、豆腐干、豆奶、豆浆等。

    3.每天最好摄入300~400克蔬菜,如菠菜、油菜、芥菜、胡萝卜、西红柿、青椒、菜花、包菜、芦笋等,而且其中要有一定量的绿叶蔬菜。

    4.在每天的饮食中,最好吃三份不同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梨、西柚、草莓、桃子等,这样营养健康、成分更齐,并且最好于两餐之间食用,这样有利于防止肥胖、稳定血糖。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8_8010/c299147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